中国画云水瀑布的画法和发展:隋唐起源到北宋山水画
2016-08-17 20:07:59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中国山水画最早起源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山水画发展到唐代成为独立的画科,当时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的青绿山水和以王维开创的水墨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最为著名的两大流派。到了北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更为成熟,构图与画中瀑布、山石、房屋等的表现形式,都有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范宽和郭熙。范宽的山水画,喜欢以雄伟壮观的山体主峰作为绘画的主体,通过虚朦处理的过渡,下接描绘细致入微的山石、溪流、桥木、车马、人物等近距离景致。这种虚实对照、满副布局的构图形式被称作“巨碑式”,虽说是范宽的创造,但一旦出现,便受到人们的钟情,在当时很快就流行起来,因此它已经不仅仅是范宽的个人风格,而是一个时代的流行时尚了。
在过去的山水画里体现山高水远意念作用的瀑布,在“巨碑式”的构图中,既发挥了让密不透风的山石主体显出流动的灵性,还具有通过那细如发丝的泉线指引,把观画者的目光从巍峨的主峰导向近距离的景致上来的作用。《溪山行旅图》无疑是其代表作。这便是北宋山水画瀑布的表现方式,在以后的山水画中是不多见的。当然,瀑布的形态是与北宋山水画构图体现山高水长、意境深远密切相关的。描写看似静止不动、净如白练的瀑布,需要相隔遥远的距离才有的感觉。所以,根据视觉原理分析,表现遥远的瀑布,是无需在中间添加反映水流速率的墨线的。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宋人的绘画是科学的、写实的。至于在山脚下的溪流,尽管其形态与瀑布相类似,但不能因此而把它指属为瀑布,因为它不具备宋人体现深远意境的作用。
对于水的描写,宋人曾作过总结。宋人韩纯全撰《山水纯全集》记:夫水者有缓急浅深,此为大体也。有山上水日混,混谓出于高陵;山下有水日潺,潺谓其文溶缓:山涧间有水,日溯湍,而漱石者谓之涌泉:岩石间有水泮泼;而仰沸者谓之喷泉;言瀑泉者,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分洒于万仞下,有惊涛怒浪、涌襄腾沸、喷溅漂流,虽龟鼍鱼鳖皆不能容也……这里对水的各种形态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诠释,其中对飞出如练的瀑泉与片浪如滚的溅瀑已作了区别。说明宋代的山水画创作不仅成熟,而且出现了一定的程式,并以此指导创作。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