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秘甘肃舟曲罕见苯教文献 或可追溯藏族古文明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藏族村民家里收藏的苯教经文。杨国辉 摄

 

  8月11日,记者从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获悉,甘肃舟曲境内所发现的大量罕见苯教古文献,经专家组近日研究认为,该苯教文献极有可能抄写于10-13世纪,但其所属内容历史更悠久,或可追溯到藏族古代文明的源头,主要涉及天文历算、节候气象、祈祷文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据统计,目前国内共发现整理甘青川苯教文献82函、1500卷、9600页,甘肃宕昌苯教文献31函560卷7100页,舟曲苯教文献188函36000页。其中,舟曲发现的苯教文献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内容之丰富、版本之精美、传承之久远“前所未有”。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西藏社科院、西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校的近20名藏学专家研究认为,舟曲境内所发现的罕见苯教文献对研究白龙江流域藏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有可能成为藏学研究的新领域。

 

  苯教文化是青藏高原远古文明的“活化石”,囊括藏族社会早期宗教、语言文化、生活风俗的文化体系,其对藏传佛教及藏人社会生活的影响极其深远。

 

  2014年以来,舟曲县境内的数十个自然村的藏族村民家里发现了大量苯教古文献,包括禳灾图符80副及木雕模板40余幅,各种法器40多件。

 

  随后,舟曲官方启动抢救保护苯教文献工作。截止目前,已整理完成26卷文献,预计全部整理完至少有80-90卷左右。此外,当地民间企业家亦捐资买保险柜、定做苯教仪轨用品等方式参与抢救。

 

  经过实地走访,藏学专家们一致认为:保护好这批以活态传承形式保留下来的藏族古代文化遗存,首先要对民间苯教文献、苯教法师及苯教仪轨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其次要用“数字化”手段,建立藏族民间苯教文献、语音视频数据库,填补藏学研究学术资料利用方式和研究手段的空白。

 

  由于整理过程中很多文献函、卷、张数页码混乱,经文残破不堪,无页码标记,甘南日报社藏文编辑对文献进行了逐一整理,对无法整理的函卷做了注解说明。

 

  舟曲县长郭子文表示,该县已成立苯教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小组,并拨付专项资金,对这些古籍文献进行搜集、挖掘、整理和保护,将其打造成舟曲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