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发现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人丢弃残破陶片、红烧土等垃圾的灰坑

 

  安徽肥东县店埠镇南院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此次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主要分布范围在两千平方米左右,目前已经发掘近三百平方米。而且发现了新石器时期一些古人生产生活的遗留下的遗迹和遗物,遗迹现象有新石器时期古人居住的房址和古人丢弃垃圾的灰坑,烧制陶器的陶窑和古人生火做饭的灶坑等等。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也出土了石制的生产工具,主要有石斧,石灯,石磨盘和石墨棒等等。此外,现场还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墓葬9座。

 

  肥东考古现场负责人董哲介绍,肥东店埠镇的考古工作考是从今年的六月初开始,安徽省考古队主要是配合肥东县城南公园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属于抢救性的考古发掘。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大概九月份左右结束所有的考古工作。从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省考古队初步认为肥东店埠镇此次发现的遗址属于侯家寨二期文化类型的考古文化,距今约六千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院遗址发掘出土夹砂红陶盘

 

  从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侯家寨二期文化最早发现于安徽定远县的侯家寨遗址,来源于蚌埠的双墩文化。位于安徽定远县七里塘乡北3公里,四家刘村袁庄组后,为单一的新石器时代台形遗址,面积3万余平方米,1977年春发现,1985年5月进行过试掘,历史书有记载。迄今已发掘375平方米,文化堆积可分为四个自然层次,计早、晚一、中一龟其两期。

 

  出土较完整陶器、骨器、石器300多件,并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标本。还发现了居住硬面和灰坑等遗迹。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粗红揭色陶、红陶为主、手制,素面,有少量的堆纹、划纹、刺点纹、指纹等。器形有鼎、签,钵、豆、 壶、支座、盂形器、颤、勺、弩、 器盖、陶塑、弹丸等,重要的是红色彩绘陶器的使用及圈侯家寨遗址位于定远县七里塘乡北3公里,四家刘村袁庄组后,为单一的新石器时代台形遗址,面积3万余平方米,1977年春发现,1985年5月进行过试掘,历史书有记载。迄今已发掘375平方米,文化堆积可分为四个自然层次,计早、晚一、中一龟其两期。出土较完整陶器、骨器、石器300多件,并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标本。还发现了居住硬面和灰坑等遗迹。

 

  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粗红揭色陶、红陶为主、手制,素面,有少量的堆纹、划纹、刺点纹、指纹等。器形有鼎、签,钵、豆、 壶、支座、盂形器、颤、勺、弩、器盖、陶塑、弹丸等,重要的是红色彩绘陶器的使用及圈足钵底部发现刻划纹等符号。彩绘内外彩都有,以外彩为主,一般是在器物的口部用红带装饰,腹部多饰水波、网状、条带等图案。刻划纹符号多为方格、斜方格、网状…足钵底部发现刻划纹等符号。彩绘内外彩都有,以外彩为主,一般是在器物的口部用红带装饰,腹部多饰水波、网状、条带等图案。刻划纹符号多为方格、斜方格、网状…

 

  此外,肥东考古现场负责人董哲称,当时安徽定远县的侯家寨遗址的发掘当中,并没有发现很多遗迹现象。而本次肥东店埠镇的侯家寨遗址的发掘最大的不同就是发现了大量侯家寨二期文化的遗迹,而且发现了许多之前没发现过的遗迹。出土了相当数量的较完整的石器和陶器。这是安徽肥东地区第一次发现侯家寨时期的考古文化。这些石器陶器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