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商品包装欠缺难成伴手礼 博物馆文创产品受青睐

  近日,电台节目接到听众周先生电话,求助寻找适合送人的上海本地特色的礼物。记者走访发现,博物馆文创产品别具一格,受青睐,而不少老字号商品虽然质量好,但包装欠缺,难成伴手礼。请听报道。

  记者在南京东路第一食品商店看到,这里有一个专柜专卖销售上海特色食品。销售员介绍说,最好卖的还是五香豆、梨膏糖、花生牛轧糖。

  (五香豆梨膏糖牛扎糖,这是我们上海传统的,止咳润肺梨膏糖,花生牛扎糖一天可以卖五百盒,五香豆的话要看,因为有的顾客会说,满硬的,因为是带有一种嚼劲的,一些老年人咬不动。)

  采访中,不少市民和听众周先生有一样的困惑,送给外地亲友,究竟该送啥?

  (我也是不知道送什么,也是送给外地朋友,大白兔奶糖、话梅糖、五香豆,所以还是开车到第一食品来看看,上海很多东西像大闸蟹没法送,鲜肉月饼啊,让他带走吧他没法带。)

  最让市民头疼的是,极具本地特色的老字号食品,却没有体面点的包装,

  (沈大成、乔家栅,包装都是散装的,零零碎碎,我问他们有盒子吗,他们说没有。老字号没有利用起来,精致一点,他们自己设计礼盒,直接可以送人的,我觉得销量肯定是蛮好的。)

  而外地游客更偏爱别处可能买不到的上海特色商品,

  (记者:花生牛扎糖?游客:没吃过上海的,吃过其他地方的,感觉上海好多摩登女人,买了那种雪花膏。)

  近年来,不少企业都看到了上海伴手礼的市场,一些老字号也开始推出包装精美的限量版。最具上海特色的大白兔奶糖就曾披上法国知名设计师的定制外包装,光明食品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告诉记者,这款传统与时尚结合的版本很受游客欢迎,今后将在更多老品牌上尝试这样的跨界探索,

  (反响还是不错的,跟外国知名品牌时尚设计师一起合作的,也是我们一种对老品牌如何焕发新生机的实践或者说是思考。今后我们不仅仅是大白兔这个品牌上,在其他品牌上也会做一些尝试。老字号品牌不仅在产品质量上、口感上,让市民喜欢,在包装上要与时俱进,符合我们消费时尚的一个潮流。)

  除了一些老字号产品,近年来各地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也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此前,故宫博物院一系列“脑洞大开”的周边产品就频频走红。其实上海一些博物馆的文创纪念品也做得别具一格。 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不仅有蝴蝶主题的耳环、萌萌的动物印花伞、栩栩如生的3D立体大象马克杯、还出售稀有的三叶虫化石、骨螺等。为博物馆增加了一大批粉丝。

  可见,缺的不是本地特色产品,而是大胆创新,巧思细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