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五十件文物在南博讲述穿越故事

  当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与汉代江都王刘非“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文化故事?昨天,南博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在南京博物院开幕,250件文物让观众领略两大古代文明的神秘与壮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木乃伊与金缕玉衣寄托永生追求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埃及文化与汉代文化大相径庭,但是追求躯体的不朽和灵魂永生却极为相似,方法分别为制作木乃伊和金缕玉衣。

 

  展览中有一个女性木乃伊,被层层包裹在亚麻布中。这是一个20多岁的女性,身高不到1.6米,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生前是一位“吟唱者”,她的名字叫“乃法尔·穆特”。她的死因目前仍然是个谜,有专家怀疑,她可能死于难产。

 

  汉代人认为,用金和玉可以保持尸身不朽,展览中一件金缕玉衣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现。这件玉衣共有2400多片白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在金缕玉衣外面,汉代人还要套上一具里面贴满金、银、玉片的漆棺。此次展出的玉棺是10天前刚刚修复完成的,主人是江都王王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雕像和铜矛同一时代的两件文物

 

  埃及艳后是一位传奇人物,有一句名言说:“如果埃及艳后的鼻子矮一厘米,整个世界史将会重写。”

 

  在一个独立展柜里,展示了一件埃及艳后的半身雕像。雕像为真人大小,头戴层层编成小辫的三股分假发,齐刘海,脸颊两边的发辫垂于胸前,正中雕刻着代表王权的蛇头标志,可惜已经破损。女王的面庞清秀俊俏,眼神温和。据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策展人Krzysztof Grzymski介绍,古埃及人塑像是一种理想化的表现而非完全写实,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塑像大致领略埃及艳后的风采,但不能据此复原她的相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都王刘非与埃及艳后生活时代接近,是汉武帝同父异母兄弟。吴楚七国之乱时,15岁的刘非自荐领兵攻击吴军,表现得有勇有谋。展厅中一件铜矛极有可能是他生前所用之物。南博策展人陈刚告诉记者,矛身上的云气纹是用一种已经失传的暗花纹工艺,由矿物涂料在矛身上绘制而成,这种合金工艺保证了铜矛2000年不被锈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