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出土萧后冠修复进尾声 下月或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3年,隋炀帝墓与萧后墓在扬州西湖曹庄被发现,引起全国轰动,两座墓葬中共清理出珍贵文物400余件(套),很多珍贵文物全国罕见。其中,出土的萧后冠由于修复难度大,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两家单位合作修复。记者昨天获悉这项修复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仿制版萧后冠或将于9月15日前后在扬州博物馆展出。

 

  近况:萧后冠修复工作已经进入尾声

 

  扬州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介绍,在隋炀帝墓与萧后墓一共出土的400多件(套)文物中,萧后冠国内罕见。因为扬州的酸性土壤并不适合金属质文物的保存,因此萧后冠饰保存状况极差。

 

  由于萧后冠饰的保护修复难度很大,扬州文物部门特意委托了陕西专家对萧后冠饰进行保护修复。之所以选择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修复,是因为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有修复冠饰的成功经验和人才队伍,唐代李倕(音chuí.唐朝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后人)的冠饰、唐代贵妇裴氏冠饰都在这里成功修复。

 

  萧后冠保护项目始于2014年5月,实验室考古清理于2014年11月启动,修复工作由曾修复李倕冠饰的三秦学者杨军昌研究团队担当。据悉,目前萧后冠修复工作已经进入尾声。

 

  发现:冠内棉花、木销竟然保存千年

 

  束家平介绍,目前已经从萧后冠中出土大小铜钗12件、铜香炉1个、铜灯1个、额托1个、博鬓2个、花朵若干以及其他残片,饰件有水滴形、荷花形等多种造型。除了铜香炉和铜灯外,铜钗、额托、博鬓、花朵等萧后冠实验室考古清理出来的文物,都应该是冠的构件。初步研究表明,萧后冠的制作工艺包括锤揲、掐丝、镶嵌、珠化、鎏金、抛光、錾刻等,构件复杂程度、工艺精美程度远超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取、保护铜钗时,实验室考古有了新发现。在陕西实验室考古清理中发现的四件钗,钗首和钗脚中空,透过X光发现两部分通过两根管状物连接。经过进一步的提取分析,文物工作者认为,应该为木销。为了让钗首和钗脚插得更加紧密,当时的工匠在木销上包裹了棉花。

 

  时光流逝千年,文物工作者用镊子将这些棉花轻轻向外拉拽,还略感吃力。束家平分析,扬州地处湿润的江南地区,按照道理木制品和棉织品都难以保存,之所以能保存至今,这与铜钗密封严密有关。

 

  除了发现棉花和木销之外,杨军昌的团队还在凤冠上发现了花蕊、小人、丝织物残留的痕迹以及领带状的装饰。有意思的是,史书中记载,皇后冠饰应佩戴12花树,但萧后的冠饰上却发现了13花树。

 

  进展:9月15日前后可看仿制萧后冠

 

  隋炀帝墓与萧后墓出土的珍贵文物,曾在2014年集中亮相,在扬州博物馆内展出三个月,共吸引了超过27万人次参观,堪称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览”。但是遗憾的是,展出期内,萧后冠仍在修复中,所以萧后冠仅用展板介绍的方式替代。

 

  随着萧后冠修复工作进入尾声,萧后冠饰的仿制工作也即将完工。9月15日前后,在扬州博物馆或将举办一场萧后冠实验室考古汇报成果展,萧后冠的仿制品就将在展览中与市民见面。

 

  除了萧后冠的复制品外,届时,还将展出萧后冠中清理出的文物,陕西专家也将来扬作专题讲座,还原修复过程,展现修复记录片段,将实验室考古的全过程向公众展示,使人们对神秘的考古工作有新的认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