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博物馆举办历代萌宠展
清乾隆 铜鎏金吐宝神鼬
自去年年底马未都给博物馆中的猫们搭建办公室并颁发“猫馆长”证书后,观复博物馆在“萌”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并于日前举办了“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目前国内的博物馆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主题的展览,观复博物馆此展可以说是首创。文物是人类精神思想的载体,不同时代的文物都表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审美特征。本次展览展出了观复博物馆藏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时期的200余件以动物为造型的古代文物,展品大都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充满了生活情趣。通过展览,观众可以对同一动物题材的文物在不同时期的材料、颜色、工艺、形态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进行比较,形成更为直观的体会与感受。
说起动物的形象,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十二生肖。此次展出的一对《清乾隆铜鎏金吐宝神鼬》颠覆了大家长久以来对老鼠的印象。吐宝鼬不是一般的老鼠,是一种看管财宝的神兽,它口吐摩尼宝珠,代表着无限的财富。此对吐宝鼬由铜铸而成,经錾刻修饰,展现出了精致的五官,体态丰满浑厚,通体鎏金,工艺复杂。两只吐宝鼬一雌一雄,萌态十足,想必是人人都想拥有的“招财鼠”。
羊在中国古代因为与“祥”字谐音相通,故而在传统文化里经常用来代表吉祥美好的寓意。“萌宠展”中有一座清代白玉雕刻的《三羊开泰》,谐音“三阳开泰”。说到“三阳开泰”的来历,还要追溯到古老的《易经》。《易经》中有十二消息卦,分别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份,正月是泰卦,正好是三个阳爻三个阴爻,故而谓之“三阳开泰”。古人以“羊”喻“阳”,寓意着前程美好、发达。其实《易经》中有许多我们平时常用的通俗易懂的词句,例如“不速之客”“无妄之灾”“从一而终”“匪夷所思”等等,正如其《系辞上传》中所言:“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在古代,封侯及第可谓是无数人的追求和梦想。“猴”与“侯”谐音寓意“马上封侯”,仕途坦荡,也是中国古代工匠常常表现的一个主题。观复博物馆藏有一只明代晚期的黑白玉巧雕“马上封侯”摆件。摆件玉质为黑白两色,利用巧色雕出白马黑猴,界限分明。猴子灵巧骑于马背,一手拉缰,一手挠耳,造型生动可爱。白马屈膝回首,与猴呼应,寥寥数刀,形神兼备。为何猴与马经常联系在一起?这源于中国古代历来流传的一种说法——猴可以使马不生病。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一》引《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天癸是指什么呢?其实就是母猴的经水。“天癸流到草上马吃了就不会生病”。这种解释科学性何在已经不是今天人们关注的重点,却因此留下了文化和艺术。《明史·志第五十八·食货六》提到“放去干明门虎、南海子猫、西华门鹰犬、御马监山猴、西安门大鸽等,减省有差,存者减其食料”。这里的“御马监山猴”便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任职的“弼马温”的原型。所谓“弼马温”,就是“避马瘟”的谐音。
纵观中外文明史,动物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此次“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旨在展现人类在文明进程中与动物交往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留下的文物正是文明的证据。正如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所言:“尽管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每一件文物具体表达了古人怎样的心思,但我相信,如果观看的时候脚步放慢一点,或许有机会听见历史的回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