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被誉为察哈尔文化的发祥地,察右后旗近年来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在保护、传承中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

  察右后旗先后被誉为“中国·阿斯尔音乐之乡”“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开发保护基地”“内蒙古‘一旗一品’文化品牌示范旗”等多项殊荣。

  舞台艺术:唱响草原 走向世界

  舞台艺术创作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察右后旗近年来高度重视繁荣舞台艺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一批优秀舞台剧目脱颖而出。

  依托察哈尔民俗文化,创编的大型歌舞剧《察哈尔婚礼》获第五届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金奖,荣膺全区“五个一工程”奖,作为草原精品剧目在全国展映,让更多观众切身感受到察哈尔文化的魅力。

  乌兰牧骑编排的《察哈尔恋歌》全市汇演中勇夺桂冠,在八省区文艺汇演中大放异彩。蒙语好来宝《火山草原察哈尔赞》、蒙古族舞蹈《蒙古宴》入选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节开幕式,受到各位领导以及北京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被誉为“视听盛宴”的大型原创蒙古剧《忠勇察哈尔》, 在中国•内蒙古第十二届草原文化节上震撼上演,荣膺优秀展演剧目奖及优秀编剧、导演、作曲、表演奖等七项殊荣;受邀参加新疆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交流演出,使察右后旗及察哈尔文化的影响力声名远播;参加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获得“全国优秀剧目”的桂冠,共荣获15个奖,受到人民网、央视网、国际广播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民族画报社、搜狐网、腾讯新闻、凤凰网、内蒙古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让察右后旗再次绽放光彩。

  料挖掘:成果丰硕 填补空白

  地域史料的挖掘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察右后旗一批古迹保护的践行者,先后对察哈尔火山、千年古榆、阿贵庙、克里孟古城,唯一有文字记载察哈尔大汗祭祀过的汗乌拉敖包,都频频得出了考证结论。

  察右后旗先后组织出版《察哈尔史迹》《察哈尔简集》《察哈尔论》等十多部近千万字的民族文化专著。特别是集结内蒙古自治区40多位专家学者智慧和汗水、历经八年编撰出版160万字的《察哈尔史》,填补了中国蒙古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得到了史学界的一致好评。

  该旗将挖掘征集到近万余卷的史料,建立起察哈尔文献馆,其历史文献数量大,层次高,内容广,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是我国绝无仅有的档案史料,填补了我国一项空白。开馆以来,慕名而来的读者骆绎不绝,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察哈尔文化研究、交流的一个新平台。

  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社会参与

  察哈尔毛植,阿斯尔……察右后旗拥有丰富又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该旗组织实施可移动文物普查、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等工作,并从2005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6日确定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让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深入人心。目前,该旗现已发掘考证文物遗址18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自治区级保护单位两处,旗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

  在非遗抢救方面,该旗收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4大项214种,察哈尔毛植已获批自治区级项目,获批市级项目33项,公布旗级项目57项,培育非遗传承人45人。

  该旗还遵循“便于传承,易于学习,活态传承”的原则,选择阿斯尔、蒙医药、民间艺术等非遗重点项目,成立行业社团、行业协会进行了整体性抢救和区域性保护,使诸多小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重获新生。

  文博事业:创新发展 再现文明

  文博事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想追溯察哈尔悠久的历史、再现草原灿烂的文化、探索蒙古民族厚重的人文底蕴,最佳场所当属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和察哈尔文化艺术展览中心。

  察哈尔文化博物馆以英雄部落、光辉历史、灿烂文化、传承发展为展陈内容,是全国唯一一家察哈尔文化专题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6个类别近千余件,文物藏品涉及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全面再现了察哈尔部8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为草原文明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展示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察哈尔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察哈尔文化艺术展览中心于2012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囊括察右后旗规划成就、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廉政警示教育、国防教育、察哈尔民俗等展厅。该中心具有经典性、标志性和社会性的特征,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成就最可靠、最便捷的途径,成为展示区域形象的靓名片。

  与此同时,该旗还创建了察哈尔文化传承中心、察哈尔文化公共服务中心,作为特色文博的重要补充,其公共教育价值、公共服务价值日益凸显,通过科普教育、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成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的大课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新载体。

  文化产业:格局形成 厚积薄发

  文化产业的发展代表一个区域文化发展的活跃程度。目前,察右后旗以察哈尔文化为精髓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企业规模增大、经济效益上升、社会贡献增强的态势。

  投资10.05亿元建设火山草原旅游项目,预计到2019年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同时,以察哈尔火山草原为重点,先后举办了“首届火山冰雪穿越”、“首届火山情人节”等活动,正集聚越来越多的人气,开拓越来越广的文化旅游市场。

  在“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等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指引下,察右后旗建成了民族文化产业街,正在产生集约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带动就业600多人。

  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促进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并发展微商电商经济,催生新的文化业态,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正在兴起的农家乐、牧家游、察哈尔历史文化游等,也无不成为察右后旗文化生产力强劲释放的“信号”。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