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首发

  8月4日上午,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会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首发式在龙泉青瓷博物馆举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大学、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文物出版社、丽水各县(市、区)博物馆(文保所)等相关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及波兰陶艺家前来参与,共享考古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龙泉窑的发掘研究,促进龙泉青瓷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十年磨一剑”。自2006年9月开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以及龙泉青瓷博物馆联合对该窑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重大的考古成果,最终将长达十年的考古研究成果汇编成《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

  窑址位于小梅镇大窑村北部约1500米的峡谷中,海拔高度500余米,山中林木茂盛,瓷土矿丰富。本次发掘揭露面积1700余平方米,清理了窑炉、作坊、大型房屋等一批重要的遗迹。

  “出土的数以吨计的瓷器,经考证,其烧成年代为元、明时期,这为龙泉窑的分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发掘领队、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书记沈岳明在报告中指出。

  确立明代地层以及大量精美的明代瓷器的发现,是本次发掘的重大收获。特别是其中“永乐九年”“永乐辛卯”“乙卯中”及八思巴文字等纪年文字和具有非常明确的使用年代标本的发现,为龙泉窑的断代提供了佐证。

  此外,在出土的器物中,发现刻有五爪龙、“官”等字款,进一步明确了器物的性质,表明枫洞岩窑场即为明初奉旨“烧造供用器皿”的处州窑场之一。

  “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的发掘能够整理出如此详尽的报告,对龙泉青瓷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陶瓷学术研究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说。“我们期待能持续参与到龙泉窑址的发掘工作,让龙泉窑址能为我校考古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培养考古人才。”

  本次报告会是对大窑枫洞岩遗址考古成果的一次总结,专家学者就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体现、推广等方面的学术成果进行深入交流,深入展示了枫洞岩遗址的考古成果,将进一步扩大龙泉窑的影响,助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