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文化创意小镇 记住“乡愁”
2016-08-03 10:30:29 来源:中国企业报 已浏览次
在我国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加大的现实背景下,摊大饼式的大城市扩张模式所带来的环境差、就业难等弊病和矛盾日益突出,“乡愁”城镇化的新理念要求我们突破原有的城市发展模式,回归“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根本目的,重拾“逐水草丰美而居”的意境。
推进“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就是实现聚人、留人、宜人的城镇化,就是体现乡土、乡情、乡里文化内涵的城镇化,同时也是创造新产业、新就业和新价值的城镇化。
设立“守住乡土”的文化红线,把文化创意小镇的规划建设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建议从法律、规划和制度等不同层面统筹推进“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
首先,设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红线,研究制定出台“新型城镇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等法规,确保地方文脉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延续;
其次,启动以文化创意小镇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建设,将其作为新型特色城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再次,建立以文化“软规划”引领建设“硬规划”的约束性机制和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台具有文化魅力的个性化城镇发展规划,彰显不同的文化特色,把“乡愁”融入城镇的一砖一木。
挖掘“魅力乡里”的文化资源,鼓励发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以中华文化自信塑造散发独特个性魅力的小城镇,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为当代发展的文化资本。
一是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战略,挖掘地方文化基因,建设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一镇一业”、“一镇一品”地方特色产业体系;
二是鼓励发展以本地特色主题文化为核心的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民间工艺、文化艺术、民宿客栈等文化创意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吸引年轻血液,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自我造血模式,出台支持年轻文化创客、返乡大学生等落户创业的新政策;
四是探索建立促进文化创意小镇发展的社会化推进机制。
制定“惠及乡亲”的文化政策,探索优质文化资源向小城镇的转移配置机制
始终坚持以广大农民、老百姓为受益主体的文化创意小镇建设原则。
一是在国家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中优先考虑配置小城镇;
二是探索文化艺术学校、文化艺术团体机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等优质文化创意资源向小城镇转移的机制、政策和路径;
三是建立惠及农民乡亲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离土不离乡的农民们就业、学习、经营、生活等提供综合配套支持政策。
构筑“寄放乡情”的文化合作,推进两岸携手共同建设中国梦想家园
一说“乡愁”,就自然想起余光中《乡愁》那首诗,那里体现了诗人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所以,有高瞻远瞩者建议两岸共建文化创意小镇,使之成为两岸人民“寄放乡情”的共同家园。
一是共建中华文化创意小镇数据库,系统梳理两岸文化小镇资源,共享文化创意小镇建设经验,延续中华文脉;
二是联手开发“两岸中华文化创意示范小镇”,发挥两岸文化创意人才的聪明才智,在广阔的中华大地共同塑造文化家园,寄放游子的思乡之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