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话晚清名家雕瓷赏析
清代晚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制瓷业失去了往日辉煌,瓷器在造型、胎质、釉料上都显出代有不如的现象。然而,此时出现的王炳荣、陈国治、李裕成等几位名家却另辟蹊径,将景德镇瓷业中的雕刻技法与中国绘画和明清竹刻艺术结合……
清代晚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制瓷业失去了往日辉煌,瓷器在造型、胎质、釉料上都显出代有不如的现象。然而,此时出现的王炳荣、陈国治、李裕成等几位名家却另辟蹊径,将景德镇瓷业中的雕刻技法与中国绘画和明清竹刻艺术结合,同时吸收西方雕塑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雕瓷。雕瓷亦称瓷雕,雕瓷器是在已成型但没有上釉的白瓷坯胎上,用堆、雕、镂、贴、剔、削、刻等手法,精雕细琢出花鸟、山水、人物等造型或纹饰,然后再施以极薄的透明釉或色釉后烧制而成。
其实雕瓷在乾隆时期就开始兴盛,早期手法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稍显单调、平实。常熟博物馆(微博)藏瓷器中有一件清“乾隆年制”款白釉荷塘戏鹅纹雕瓷水盂(图1)。造型小巧别致,素胎白釉,小口鼓腹,呈半圆形,底浅圈足。腹部雕一白鹅在荷叶间嬉戏,其羽翼丰满,用黑色点睛,神彩倍至。底部中心部位雕出阳文“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水盂的图案与盂体有微量色差,雕刻部分更细白些,这与晚清时期的雕瓷胎体、图案浑然一体的手法略有差异。
雕瓷的表现手法至晚清,开始多样化,题材也非常广泛。常熟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清“陈国治作”款淡蓝釉柳下双马纹象耳瓶(图2)。瓶高23.8厘米,腹径12.8厘米。口为长方,直颈溜肩,颈部两侧饰双象耳,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瓶身腹部扁鼓,线条流畅。器身整体施以蓝色釉,色泽淡雅宜人。底为长方圈足,刻有“陈国治作”四字阴文楷书款。瓶腹两面饰有图案,一面采用雕、剔、刻等手法,饰一棵溪边老柳,两匹骏马在旁饮水解渴、扬蹄嬉戏,骏马身姿矫健,神态动作惟妙惟肖。另一面则刻出水墨画般的山水远景,采用贴、雕、剔、削等手法,使整个画面变得如油画般立体逼真,树木枝叶、人物亭台,刀法洗练含蓄,刻划细腻有致。该瓶出自安徽祁门人陈国治之手,作品整体造型优美,画面清新自然,体现了制作者的高超技艺。陈国治是清道光、咸丰间景德镇著名雕瓷艺人,他善于瓷雕,作品深浅适度,富有画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