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的古民居博物馆 东阳李宅获评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李宅原名蟾程,自明初定居至今已有600百余年。是东阳宗祠最大、民居最古、建筑类型最丰富的古村落,是活态的古民居博物馆。”昨日,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东阳城东街道李宅人李英豪说,李宅近日获评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实至名归。

  古民居类型丰富、特色显著

  李宅位于东阳城区东侧,据东阳市城区10公里。1994年,李宅村被评为“东阳市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李宅古民居群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含7处古建筑)。另外,村内还有2处东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5处三普登记点(不可移动文物)。据李宅村老人说,相传李宅李氏是唐宪宗李纯后裔,“李纯的亲属在西宅村的山上藏了许多银两,后人用这笔钱修建了李宅”。

  李宅古村的建筑布局主要以李氏宗祠(怡怡堂)、集庆堂、十台、尚书坊形成的中轴线由南向北进行布局。村内道路及建筑以月塘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了古村落的核心。一处处古建筑由低至高建设,在李氏宗祠的大厅内视线穿过集庆堂和尚书坊,即可一眼望见月塘。

  “李宅村内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造年代贯穿明、清、民国三朝,是东阳传统民居的代表。”李宅村工作人员李超男说,李宅古民居群造型多样、规模宏大,有五间头、六间头、九间头、十一间头甚至二十间头等各种类型,几乎涵盖了东阳所有的古民居类型。

  “与东阳其他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不同,李宅古民居群中仍有近百户居民在其中生活。”李超男说。中午时分,走过一幢幢古民居中,还能听到菜刀在砧板上的敲击声,闻到饭菜的喷香。

  欲打造江南第一大宗祠村

  走进李宅古民居建筑群,一定会被李氏宗祠震撼。李氏宗祠建于嘉庆年间,占地1530平方米,现存门楼、前厅、后堂、穿堂及两侧厢房。门楼七间开,悬有“南渡名宗”牌匾;前厅与后堂都为五间开,八架椽屋,石柱立架。“宗祠62根青石柱,外侧为圆形,内侧为方形,寓意‘外圆内方’的修身之道。”李超男说。

  历史上李宅村有著名诗人李毅庵、李有思,画家李春城,进士李大有,李氏宗祠体现了“古村旺祠”的悠远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我们计划将李氏宗祠后的李宅小学搬迁,重建原址上的李氏宗祠后花园枫树林。”李宅古民居管委会负责人李长春说。

  目前,李宅古民居管委会已对李宅古建筑群的道路进行改造,铺以鹅卵石或青石板地砖,还原古村落特色。另外,计划通过增设仿古门窗、增加住户台阶等,对民俗广场、月塘、近思苑等主要节点的修缮改造,增设花坛、路灯等景观小品,配以香樟、枇杷、枫树等景观植物,让古建筑群焕发新生。“我们的目标是将李宅打造成为‘江南最大宗祠村,东阳古民居之乡’。”李长春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