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之树常青

  从本期始,“文创空间”在《理财周刊》登陆,本刊之所以推出这一全新栏目,是因为发端于上海、乍起于田子坊、M50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今已在全国风生水起,方兴未艾,成为国际型大都市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功能重塑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北京的798艺术区和每年一届的北京设计周、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和一年一度的文博会、武汉的江城壹号和年年举办的武汉文创峰会、西安的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和长明不熄的烽火文创论坛、上海的8号桥以及常办常新的设计周活动堪称中国大陆东西南北中五大亮眼的文创名片。

  据统计,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29亿元,比2013年增长21.0%;年平均增长10.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2%,比2013年增加0.19个百分点。其中,上海2015年文创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302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2.1%,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作用更加彰显。

  为什么《理财周刊》要开辟“文创空间”新阵地?这既是媒体自身转型的需要,更是新经济条件下,文创转战资本、文创融合金融的大势使然。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显明的特点,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2014年实现增加值2429亿元,比2013年增长36.5%,增速位居文创产业的比重之首。这一风起云涌的产业发展态势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旋律之一。以渐入佳境的上海文创产业为例,进入“十三五”以后,将步入又一个黄金窗口期,创新、创业的浪潮有力地推进了文创产业向深度、广度、高度、速度、温度的“五个度”发展,尤其向互联网+、虚拟现实领域转战。

  作为一本创办了15年,成功举办了十四届理财博览会的财经类媒体,《理财周刊》当仁不让地要站在文创产业的潮头,为推进这股潮流鼓呼。在我们庞大的读者群中有许多是深耕于各个文创园区中的个人创业者,他们的创新、创意、创业活动本来就是我们关注和服务的对象,这是当今社会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有了他们的众筹加盟,文创产业方能万紫千红,生命之树常青。《理财周刊》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划,厚积薄发,也即将向公众推出文创融合资本的两个服务平台:“创艺盟”文创众筹交易平台和“我财我酷”文创种子项目对接器,均旨在为文创领域的“内容创业者”打造与资本对接的服务,因此,我们的新栏目也是承载这项服务功能的载体。

  中国的文创产业走过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的收获、冬的积累,在下一个征程上,《理财周刊》“文创空间”将继续与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创客们携手前行,共襄盛举!

  文创先智者 锵锵三人行

  吴梅森(田子坊总策划):创意让城市更精彩,十年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挽救”了上海城市的文化记忆,使一大批文化历史风貌保护区得以保留,今天,都成了上海城市的名片。城市在更新,上海在转型、媒体在洗牌,祝《理财周刊》新开辟的“文创空间”开张大吉,成为媒体的一张文创城市名片。

  何增强(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为一名较早参与文创产业的推动者,见证了这段探索实践之路,当年,一批敢闯敢试的推动者、敢做敢为经营者,用“三个不变”的原则,将一大批国有闲置的工业厂房盘活,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为今天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探索之路。愿《理财周刊》与文创产业融合,成功走出一条媒体转型的探索之路。

  孙业利(上海圣博华康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过去的十几年,来自国际分工和中国城市化的各种激荡,使得既有产业不断分化、整合、变形、升级,也不断改变着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城市面貌,这股转型力量是一个城市更新换代的重要动力。而在每个产业发生化学变化背后,我们能看到创意产业的影子。衷心祝愿《理财周刊》的“化学反应”聚变出文创产业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