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崇峰,男,出生于1960年3月,教授,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印度、中亚和中国佛教考古与佛教艺术研究。所授课程有佛教考古导论、中国佛教考古专题:中国石窟寺遗迹等。1995年以来李崇峰博士先后主持过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等项目,多次应邀参加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及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或发表演讲。

 

  1教育情况

 

  1991——1995:(印度)Department of Buddhist Studies, University of Delhi(德里大学佛教研究系) 哲学博士

 

  1985——1990:(中国)北京大学考古系 历史学硕士

 

  1978——1982:(中国)辽宁师范学院外语系 文学学士

 

  2曾任工作

 

  1996——2004:北京大学副教授(佛教考古)

 

  1995——1996: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1987——1991:甘肃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82——1985:甘肃敦煌文物研究所 翻译

 

  3社会兼职

 

  2007:(德国)洪堡大学客座教授

 

  2006:(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

 

  2000:(意大利)东方大学客座教授

 

  2000-:(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8-1999:(台湾)台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4承担课题

 

  2008: 国家文物局龙门考古发掘项目

 

  2006: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2004: 国家文物局边疆考古重大课题

 

  2000: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1998: 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院省校合作重大项目

 

  1997: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1997: 台湾中流文教基金项目

 

  199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1995: 国家教委留学人员基金项目

 

  5讲授课程

 

  1. 佛教考古导论(02218800研/02240360本)

 

  2. 印度石窟寺

 

  3. 中国佛教考古

 

  4. 犍陀罗与秣菟罗佛教艺术(02218300)

 

  5. 中国佛教考古专题(02212740)

 

  6. 汉文佛籍版本及目录(02211840)

 

  7. 外文佛教考古文献导读(02218310)

 

  6论文著述

 

  1. 专著:

 

  (待刊) 《响堂山石窟考古报告----六世纪中原地区中心石窟群研究》(合着)

 

  (待刊) 《犍陀罗与中国》(主编、合着)

 

  2003 《中印佛教石窟寺比较研究----以塔庙窟为中心》(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中印佛教石窟寺比较研究----以塔庙窟为中心》,新竹: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

 

  2000 《保利藏珍——石雕佛教造像精品选》(合着),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5 Chetiyagharas in Indian and Chinese Buddhist Caves: A Comparative Study (Ph. D Dissertation)。 Delhi:University of Delhi

 

  1993 《佛教石窟考古概要》(合着),北京:文物出版社

 

  2.重要论文:

 

  (待刊) “克孜尔中心柱窟与《长阿含经》等经典”,载《徐苹芳先生八十华诞

 

  祝寿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印制中)

 

  2012 “Representation of the Buddha’s Parinirvā?a in the Cetiyagharas at Kizil, Kucha”, in: Buddhist Narrative in Asia and Beyond, Bangkok: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Press, 2012: 3-23[in English]

 

  2011 “僧璨、定禅师与水浴寺石窟”,见:《石窟寺研究》第二辑,北京:文

 

  物出版社,2011年:第165-175页

 

  2011 “A?oka-typed Buddha images found in China”, in: Patrick Olivelleand H.P. Ray, ed., Reimagining A?oka: Memory and History,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374-387. [in English]

 

  2011 “Gandhāra, Mathurā and Buddhist Sculptures of Mediaeval China”, in: Vidula Jayaswal, ed., Kushans: Recent Discoveries and Interpretations, New Delhi: Aryan Books International, 2011: 382-401. [in English]

 

  2008 “Sinicization of Indian Cave-temples: Taking Chētiyaghara and Lē?a as Examples”, in: Exploring Buddhist Cave Templ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honor of Walter M. Spink, Seoul: Chung Choo Art Society,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2008:79-88

 

  2008 “The Geography of Transmission: The ‘Jibin’ Route and the Propagation of Buddhism in China”, in: R. Ghose, ed.,Kizil on the Silk Road: Crossroads of Commerce & Meeting of Minds, Mumbai: Marg Publications, 2008:24-31

 

  2007 “安岳圆觉洞窟群调查记”,见: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编《2005年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页565-577

 

  2006 “西行求法与罽宾道”,见:《燕京学报》新21期(2006):175-188

 

  2005 “Jibin, Jibin Route and China”, in: Proceedings of ICOMOS 15 General Assembly and Scientific Symposium, Xi’an: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pp.985-990

 

  2004 “The Representation of Jātakas in Kizil Caves”, in M. Yaldiz et al ed., Turfan Revisited: The First Century of Research into the Arts and Cultures of the Silk Road, Berlin: Dietrich Reimer Verlag, pp.163-168

 

  2003 “敦煌莫高窟北朝晚期洞窟的分期与研究”(二稿),见:《法藏文库:中国佛教学术论典》8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页152-266

 

  2002 “西印度塔庙窟的分期与年代”,见:徐苹芳主编《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页681-738

 

  2002 “陕西周至大秦寺塔记”,见:《文物》,2002(6):84-93

 

  2000 “北京大学与中国佛教考古”(合着),见:《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考古学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页125-130

 

  2000 “克孜尔中心柱窟主室正壁画塑题材及有关问题”,见: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页209-234

 

  2000 “剑川石窟——1999年考古调查简报”,见:《文物》2000(7):71-84

 

  2000 “敦煌莫高窟北朝晚期洞窟的分期与研究”,见: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页29-111

 

  2000 “<中国石窟寺研究>简介”,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简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页83-92

 

  1999 “Un Esercito di Buddha”, in: Archeologia Viva, xviii(1), pp.58-63

 

  1998 “Gandhāran and Mathurān Influence on the Early Buddhist Images of China(犍陀罗、秣菟罗与中国早期佛教造像)”, in: R. Ghose, ed., In the Footsteps of the Buddha: An Iconic Journey from India to China(《法相传真:古代佛教艺术》)。Hong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页59-62

 

  1997 “中印支提窟比较研究”,见:《佛教研究》,6(1997):13-30

 

  1995 “ The Kizil Grottoes”, In: Indian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vol.7(1-2):83-85

 

  1995 “有关莫高窟北周洞窟研究的两个问题”,见:段文杰主编《1990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石窟考古编》,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页76-88

 

  翻译:

 

  1. Buddhist Cave Paintings at Tunhuang, by Basil Gray, London: Faber & Faber Ltd., 1959.

 

  2. 'The Sculpture of T'ian Lung Shan: Reconstruction and Dating', by H. Vanderstappen & Marylin Rhie, in: Artibus Asiae, vol. xxvii, no.3, 1965.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