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私人博物馆沦为圈钱工具
2016-08-01 10:11:50 作者:冯善书 来源:南方日报 已浏览次
深圳晚报日前的一篇报道对收藏界好像投下一颗“舆论炸弹”——号称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民营博物馆”,因拖欠租金1200多万元,被南山区法院下发强制搬迁通知书,引发大量投资者上门讨债,馆长蔡振强则长时间失联。
蔡振强原本是一名传统的艺术品经营商,他2012年创办藏石斋,主要做的是一对一的实物交易,并不涉及融资和借贷。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他2013年搭建起一个庞大的艺术品融资和网络借贷平台“明志财富”(P2P),开始圈钱融资、四处收购藏品。2015年,他又创办了名振全国的深圳隆盛博物馆,不料开馆不到一年,就遭遇亿元外债的拖累,最终被强行关闭。
今年以来,有关私人博物馆的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无独有偶,前几天新闻还在说天津“收藏狂人”张连志因拖欠近2亿元债款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抓的事。在国内收藏界,张连志出名比蔡振强早,他用一座法式小洋楼、号称耗费4000多件古瓷器、400多件汉白玉石雕、40多号水晶石与玛瑙、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建造的瓷房子,曾经被誉为天津最具特色的建筑,在全国吸引无数眼球,同时也卷起了不少争议。这座“价值连城”古董博物馆,还作为抵押物给张连志换来了巨额贷款。只可惜,随着张连志“老赖”的真面目被司法机关揭穿后,十多年的美名毁于一旦。
国内的私人博物馆这几年发展如此迅猛,为何主人却频繁出事呢?在笔者看来,问题就出在“迅猛”两个字。据有关机构统计,在国家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春风下,当前国内的私人博物馆数量已达数千家。新生博物馆仍存在一个通病,它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可能有些私人博物馆的馆主会对善言斋说,他们从来都没有对馆内陈列的藏品进行任何保密措施,对公众的开放也完全是免费的,这个过程难道不正是与社会分享私人财产的过程吗?这些馆品名义上还是馆主,但馆主由于百务缠身,平时坐馆时间非常有限,甚至还没有一般公众有那么多的参观机会,怎么能说藏品社会化?
从私人博物馆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界的共识来看,私人博物馆的社会化不只是资源的公共化(利用私人藏品资源向公共提供社会化服务)那么简单,还包括管理的公共化。在一些学者看来,后者也是私人博物馆能够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在欧美国家,私人博物馆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其性质都是私人的。美国8600多座博物馆里边,私人博物馆就占了40%。西方大多数历史悠久的私人博物馆,要不是藏品已经由原来的藏家捐给社会,靠政府和社会的资助来维持运作,要不就是有专门的基金来加以管理,藏家不得再以其它形式用这些藏品来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
事实上,从国内私人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来看,以上两种模式都很少有收藏家在进行实质性的探索。哪怕从目的上来看,许多企业主或收藏家在国内建立私人博物馆,也不是真正出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带有强烈的为个人事业发展铺路的目的。这一点从最近几家卷入舆论漩涡的大型私人博物錧遇到的问题便可以管中窥豹。
记得两年前,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等机构发布的那份《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就曾经指出当前国内私人博物馆存在N种问题,有九成都不合格。随着私人博物馆利用馆藏进行非法融资的问题浮出水面,这两年大家把关注的目光逐渐从馆藏艺术品的真伪转移到了管理经营上。对于私人博物馆当前普遍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其实主流媒体早有揭露,一些私人博物馆馆主还在呼吁国家对他们的事业进行必要的财政输血。
没错,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越专业越好。国家掏公共财政的腰包,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来惠民,近10年来也的确变得越来越常态化。问题是,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是多元化的,公共财政的口袋装的钱总是非常有限,只能支付给那些做得最专业也最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博物馆,而不可能用来填补私人融资工具投机失败后留下的黑洞。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