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经典, 修复传统文化DNA

  24日,骄阳似火。来自全省各地的60多名学员冒着高温齐聚南京市龙蟠里9号,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原著研读班。今年的第一堂课,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主讲《荀子·劝学篇》,开宗明义,以“学不可以已——儒家的修身文化及其经典构成”为题,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剖析了经典的特征、结构和经典教育的意义。像这样的研读班,省文化厅已连续举办了两年。学员们纷纷表示,对经典原著深层次的研读学习,有助于大家更加透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文化自信。

  为什么要办研读班?省文化厅负责人解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内生动力作用,提出了“挖掘阐发、保护弘扬、传播推广、融合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取其精华”为第一要务,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的地位。研读经典原著,就是为了修复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把丢失的文化遗传密码找回来。省锡剧团团长周东亮、国药集团江苏公司范雪梅两名学员深有感触,“国学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无不反映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而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又组成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研读班中还有不少主动报名的政府官员。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锴竑,镇江京口区委书记裔玉乾只要有空,都会开着私家车赶来上课。他们说,“研读优秀传统经典,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镇江市文广新局局长周文娟则说,“作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者,更要结合实际工作,在阐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已被列入省文化厅重点工作。今后,传统经典研读班还将向全社会推广,在南图举行国学讲坛,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读经典。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