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五年增加两倍 彰显湖南软实力

  2010年第一道焰火在长沙上空绽放,现在橘子洲的焰火晚会已经成了长沙市一张响亮的名片,吸引了不少游客。这背后,是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文化品牌报告》,截至2015年,“湘字号”文化品牌达42个,占全部文化品牌的16.2%。而省统计局7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去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707.18亿元,比2010年增加2.06倍。

  文化投入大幅增加

  任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投入。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有110.28亿元用于文化与传媒支出,是2010年的3.4倍;而在全省投资中,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投资也达到1766.49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倍。

  另一方面,全省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去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934元,是201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5.6%。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稳步提升,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省相关文化和创意产业向前发展。

  “互联网+”成重要推动力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日益趋于常态化,各行业也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推动自身的发展。以传统媒体行业为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朗,2015年,“新湖南”、“湖南微政务”等新媒体平台相继上线;而湖南广电推出的“芒果TV”互联网电视和手机客户端,点播量甚至上升到10亿级。通过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统媒体既维持了自身的内容生产优势,又使信息得到更有效、更迅速、更广泛的传播。

  与此同时,湖南也在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去年湖南出台的《湖南省省管国有文化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对省管国有文化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整合重组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8大省管国有文化企业。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和创意产业法人单位2502家,上市文化企业5家,全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达12个。

  问题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过去五年,尽管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得到了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文化制造业为例,作为湖南特色产业的焰火、鞭炮产品制造占全部文化制造业比重超过四成,达到42.4%,结构较为单一。

  “十三五”时期,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该如何发展?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实施创新驱动;然后是实施资源优化整合;还要实施差异化战略,鼓励文化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