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家进军印度 美媒:文化纽带助建立信任

  据美国《今日美国报》7月20日报道,今年秋天,当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印度北部对一个青铜时代的城市开始发掘工作时,他们将在很多方面实现突破。

  报道称,发掘地点拉基格里位于德里以西90英里,是中国在境外所从事的最大规模考古工作,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崛起成为考古领域世界大国的最明显标志,这同时也是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获准在印度工作。

  报道称,文化领域的对外联络正在帮助柔化北京的形象,尽管中国扩大在全球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做法使一些国家警惕。

  中国首席考古学家王巍说:“我们现在有能力走出去,利用我们的资金、技术和技能来帮助其他国家,我们已经进入走向世界的时代。”

  报道称,过去30年来,中国已经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培养了大量接受过良好教育、装备精良、为国家工作的考古学家。据外国专家,他们现在与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的考古学家一样好。但存在一个问题:他们只了解中国。中国缺乏掌握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等古代文明一手资料的专家。向国外派遣考古学家的一个目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资料图:2015年7月2日,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宝拉格遗址,中蒙联合考古队队员拍摄考古发掘区远景照片。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说:“不管是哪个课题,顶尖学者总是美国人。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其他国家的了解不够。”

  报道称,在某种程度上,这并不奇怪。考古学是一个花钱的领域,随着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列强开始设立殖民地才真正开始。而中国的路线略有不同,中国是在1949年后才开始认真钻研考古学的,国内外的非汉族文化被忽略。

  报道称,这些问题似乎没有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的考古学家合作。近年来,他们在肯尼亚海岸寻找沉没的中国宝船,在孟加拉国发掘古寺庙,在洪都拉斯帮助挖掘玛雅遗址——最近一个是由哈佛大学牵头的一个项目,埃及的一个项目也在筹备中。

  到目前为止,最大的项目在印度。除了拉基格里遗址,中国的考古学家今秋预计要在印度开始第二个发掘项目:鹿野苑,即公元前6世纪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授课的地方。

  报道称,每次发掘工作持续五年,需要五到七人的团队。

  负责拉基格里发掘工作的印度考古学家瓦桑特·欣德表示,中国考古队的第一个任务是用无人机和其他远程影像设备对占地865英亩的遗址进行勘察。拉基格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哈拉帕文明城市,但大部分仍埋藏在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的沙土里。哈拉帕文明要比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的早期文明规模更大,但还没有被深入研究。

  瓦桑特·欣德说,他很高兴王巍找到他说想参与发掘工作,因为印度正在努力保护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但缺少考古学家和现代化装备。

  “就拿碳年代测定仪器为例。一个像印度这么大的国家应该有十几台。可是我们只有两台。它减慢了考古速度。”

  他说他希望合作的新时代能使印度考古学家接触到中国的考古场所和材料。双方对彼此的佛教典籍和文物都感兴趣,两国政府都强调共同的文化纽带可以建立信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