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保官员谈香港历史建筑的“活化”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执行秘书萧丽娟近日在内地出席活动时,发表题为《历久弥新:细说香港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演讲,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于2008年推出的“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是香港活化历史建筑工作的里程碑,并介绍了在该计划下实现“活化”的香港建筑实例。

  萧丽娟表示,在香港特区2007到2008年的《施政报告》中,宣布一系列措施加强文物保护,其中包括活化历史建筑计划。从2007年到今年,特区政府先后共预留24亿港元作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其中也包括对活化历史建筑项目的资助。

  “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以香港特区政府的闲置及没有特别商业价值的建筑为主,并邀请非牟利机构提交建议书。政府希望通过该计划,鼓励社会和政府一起保护、利用古建筑,并创造就业机会。

  特区政府为该计划提供三方面的资助:一是承担古建筑的维修费用,二是对于每一处古建筑每年只象征式收取1港元的租金;三是一次性拨款以资助活化后的古建筑的首两年营运开支,上限为500万港元。

  此外,特区政府还会关注这些古建筑在计划完成后,是否会开放给市民参观、能不能把建筑的历史重要性表现出来、是否可持续发展等。

  据萧丽娟介绍,目前“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已推出四期,共批出历史建筑15项,其中8项已完成并对外开放,包括由前北九龙裁判法院改造成的“萨瓦纳艺术设计学院(香港分校)”、由老大埔警察局改造为推广保育低碳生活的教育中心“绿汇学苑”、由旧大澳警署改造的大澳文物酒店等。

  在已批出的15项计划中,政府收到超过200份的建议书,批出的资助约4500万港元。批出的项目主要是作教育、训练和文化用途,其中3个项目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萧丽娟说,未来两、三年,香港还将有多项“活化”历史建筑的项目落成,包括将湾仔一组的唐楼建筑(无电梯的多层住宅)以“留人留屋”的新方式活化为“We哗蓝屋”,提供居所、餐饮服务、文化及教育活动及举办文物导赏团等;将前粉岭裁判法院活化为“香港青年协会领袖发展中心”,为青年提供专业领袖训练;原牛奶公司高级职员宿舍将活化为一座活的博物馆,名为薄凫林牧场,将举办主题导赏及工作坊等活动,以重现牛奶公司旧薄扶林牧场的历史及运作情景等。

  她还表示,随着更多项目的落成,香港的“活化”历史建筑更趋多元化,其中多个项目特别为年轻人、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空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