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至战国瓦当的特点
2016-07-25 09:37:28 来源:中国古代陶瓷 已浏览次
瓦当是一种粗陶制品,在生产砖瓦的作坊里生产,用来挡住雨水,使之不进入屋顶,保护房檐的椽木。瓦当比不上日用陶器工艺严格和精细。不晶莹,不华美,只有粗糙的灰暗颜色,但能经受风吹雨打。
瓦当是一种粗陶制品,在生产砖瓦的作坊里生产,用来挡住雨水,使之不进入屋顶,保护房檐的椽木。瓦当比不上日用陶器工艺严格和精细。不晶莹,不华美,只有粗糙的灰暗颜色,但能经受风吹雨打。中国古典的民族建筑艺术有层次、有转折、有起伏。每一座房屋,每一个院墙都有成百上千的椽头,每一个椽头上有一个瓦当镶嵌在上面。朴素的造型、优雅的图案,整齐划一地横列起来,整个建筑立刻增加许多艺术气氛。这些瓦当像灰色的珠链,它的整齐、起伏、转折,像悠扬乐曲中的音符,散发出民族艺术的芳香。
根据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瓦当出现在西周。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乡召陈村发掘出西周早期大型宫室建筑群。这些建筑已全部施瓦,瓦当为半圆形,规格横宽16.5—21.5厘米不等。装饰花纹为粗绳纹、细绳纹、重环纹。这时的瓦当还处在刚刚出现的时期,人们尚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美化它,但就这简单的线条已包涵着某种思想,质朴纯真,别具韵味。
春秋战国,中国社会加快了发展的进程,诸侯争霸的局势,使各国都竞相兴建都城宫室。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使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商周以来青铜艺术上那种复杂、神秘的东西消失了,人们对社会、对现实、对自然的理解深刻得多,观察细腻得多。在建筑上追求宏大、华美,瓦当的制作也随之变化。战国瓦当仍然以半瓦当为主,规格从14.5—18.5厘米不等。成型时留下一个边框,边框是两道突出的楞线相围。有的瓦当装饰有鹿树纹,中央一棵干枝茁壮的树,彩云飘动,两侧两只鹿,一只悠然自得地站立,一只则机敏腾跃,静动之感很强烈。人、鹿、树纹瓦当,中央一树,右侧是一长裙妇女,向树走去,左侧一头驴,好像背上有一个倒立人物,也向树走去。这里面一定包含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另有人、动物、树纹瓦当,右侧的人背负双齿工具,手持武器,头上戴环形装饰,左侧为一马,伸颈垂头,静静站立,树上一只大鸟刚刚降落枝头,既有装饰作用,又有故事性。和商周青铜艺术相比,此时的瓦当不臃肿,不繁杂,洗练写实,表明瓦当艺术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春秋时期,烧制建筑陶质材料方面还出现了砖,在一些遗址发现了少量的长方砖和方形薄砖。战国时期砖的品种就比较多了。这些砖可能尚不是砌墙的砖而是铺地砖,也是用模压成型的方砖和长方砖。在战国墓葬中常发掘出长一米多的长方形空心砖,坚硬而美观。用它来铺大建筑物的踏步和台阶,或在墓中用它代替木柴,建造椁室,都很有气魄。还有断面作“几”字形的花砖和长方形凹槽砖,这可能是用于屋脊上的。在河南新郑发现既可铺地,也可用作墙面的砖。燕下都发现一种栏板砖,为我国最早的栏杆建筑物用砖。
战国时期的各种砖,有各种花纹,如平行线纹、方格纹、太阳纹、米字纹、印山字纹、蟠螭纹。有的两面刻双兽纹,兽作蹲伏状,俯首翘尾,姿态生动,这些花纹多在栏板砖上。
与陶水管同时生产的还有陶井圈等。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的时间很长。考古工作者对各个时代进行考查时都发现陶质建筑材料在工艺上一代比一代成熟,都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完善的结果,包括琉璃瓦的出现也没有脱离它们制作的工艺原则。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