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博物馆科普功能促进创新发展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并向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总书记在信中指出,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更好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努力把中国地质博物馆办得更好、更有特色,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7月23日 新华社)

  博物馆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在一些人眼里,博物馆似乎是专门供学者专家从事研究的地方,与老百姓很远。其实不然,当年康有为先生曾说“以开民智而悦民心” ,帮助观众提升人文和科学素养,依然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所在。现今,各地的博物馆或免费开放,或举行活动,为公众生活注入了新活力。博物馆已成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元素。由是观之,应该充分利用好各类博物馆,发挥博物馆的科普功能,以提升全民科技素质,促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确,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科技创新以科学普及为基础,公民科学素养普遍提高了,崇尚科学的氛围就会更加浓厚,创新创造的土壤就会更加厚实,创新驱动就会坚强有力。反过来看,科技创新取得的突破和进展越大,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改变越显著,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向往和追求就会越强烈。创新发展需要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加大科学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普及工作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对科普的认识。博物馆对帮助人们提升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很强的作用。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世界上搞发明研究创造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的博物馆经历,参观博物馆对点燃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很有帮助。

  创新发展离不开精神文化动力。创新发展始终处于竞争态势,而一切竞争最终都是文化的比拼。进了博物馆看一次展览,听一场讲座,也许无法让人在物质上有所收获,但在与文明的交流、与科学的接触中,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的增长,更有心灵的滋养,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和动力所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由贫穷落后状态跃升为世界第二位置,靠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其中科技创新起了决定作用。面向未来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依然要提升创新发展的动力,肩负传承文明薪火重任的博物馆,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起这个重任,倚靠文化优势来提升软实力、提升国民素质,以全民素质的提升为创新发展积累能量。

  科学普及之于创新发展,很重要的是培育崇尚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精神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培育和引领。而科学普及是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同样有一个如何激发接受科普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利用博物馆在开展科普工作时,注重传授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培养求真唯实的科学世界观,提升运用科学态度和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让科普成为提升人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钥匙,激发人们亲近博物馆,崇尚科学的热情,使博物馆文明融入人们的心灵,在推动创新发展中迸发活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