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推出“夏季展” 活动持续3个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大千的《荷花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书画展一角 顾炜/摄

 

       炎热的夏天,去哪里消暑?南京博物院特意推出了夏季四大新展。

       昨天下午,《草木有情——方若琪先生书画作品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正式开展。与此同时,分别以荷花、傅抱石东欧写生、清代对联、胡小石临摹历代书法名迹为专题的展览,也已正式开展。展览现场,大家不仅可以欣赏到张大千的《荷花图》,还可以看到乾隆亲笔题写的对联。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夏季展将持续至10月20日,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免费参观。

       楹联展,乾隆御笔对联亮相

       “要知冰雪心肠好,踏遍江湖草木春”“幽室数楹聊不俗,清机片晌恰宜闲” ……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结晶。这次夏季展,南博艺术馆从书法收藏中精选了35位清代名家的35副对联,推出《墨池鸳鸯——清代对联书法专题展》。

       在现场,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展厅内展出的不仅有宰相刘罗锅刘墉的对联,还有林则徐等人的对联。其中一副对联还是乾隆御笔“幽室数楹聊不俗,清机片晌恰宜闲”,专家评价说,对联讲究很多,而这副对联写得平仄协调,清雅绝俗,可见乾隆皇帝的才华。“除了乾隆皇帝的对联,还有乾隆年间的成亲王永瑆、嘉庆年间的铁保等人的对联,这次展览非常难得。”

       张大千的《荷花图》是应酬之作

       这个季节,荷花开得正当时。这次夏季展,南博特别推出了《六月荷风——明清以来荷花专题展》。展览精选了南博珍藏的画荷精品近30件,展出画作既有写意大气的墨荷,又有形象逼真、色彩鲜亮的工笔荷,让人看到画似乎就能闻到荷花的香。

       南京博物院艺研所副所长万新华介绍说,自古以来,中国画家便喜以荷花为题材进行创作,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梁元帝萧绎曾画《芙蓉湖醮鼎图》,也许是最早的画荷之作。这次展览,展出的“八大山人”朱耷的《水木清华图》、恽寿平的《残荷芦草图》、张大千的《荷花图》都是其中精品。

       万新华说,张大千最擅长画荷花,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美誉。他不同人生时期画的荷花各有不同,早年学习的是明代徐渭的画法,中年半工半写,晚年多以泼彩为主。有意思的是,张大千的画荷作品中,有不少是应酬之作。而这次展出的《荷花图》虽然是张大千的应酬之作,但绝对属于精品。

       8月,还有非洲面具展

       说起非洲,你是不是有一种神秘感?8月3日,《非洲面具展》将在南博特展馆展出。

       这次展览,南京博物院从比利时引进了来自中部非洲的130多件面具、在仪式中使用过的服装、乐器精品,以及与面具使用相配合的音乐、影像和照片资料。其中一部分展品曾在美国、法国等重要博物馆的展览中露过面,但大多数则是首次向世人公开展示的稀有奇珍。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