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北咀遗址:曲肢葬墓坑有新发现

  2016年5月中旬,广西考古工作人员在五合大学城附近发现了一处6000到9000年前的贝丘遗址——那北咀遗址,随即对这个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到现在两个月过去了,深埋在泥土下的世界逐渐重现天日。

  一把精巧的木柄小铁铲在顾小丰手里灵活跳跃,那北咀遗址现场发掘技术指导顾小丰小心地刮开地表的土层,仔细搜寻着有可能出现的骸骨。

  顾小丰是那北咀遗址现场发掘的技术指导,考古工作要求是50公分的挖掘深度就需要做一次清理,先由工人粗挖一遍,然后再由技术人员进行细致清理,顾小丰往往一蹲下来就是几个小时。贝丘遗址的墓葬形式通常都是曲肢葬,历经数千年的骸骨虽早已石化,但仍然需要小心处理。

  那北咀遗址的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深埋在据地表2.2米的土层里,至今共发现20多个墓葬。以往的贝丘遗址墓葬,遗址的墓穴较小,大多数均为单人墓,而在这一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墓坑,里面葬有两具骸骨,仿佛背靠而眠。这种方式的叠压曲肢葬揭示了墓坑主人的族群关系。

  让人惊奇的是,和其他比较散碎的骸骨相比,这两具骸骨保存得相对完整。这其中有怎样的奥妙呢?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因为这两具骸骨的墓坑位于贝壳堆里。贝壳里面含有比较多的钙,对人的骨架起保护的作用。

  屈肢葬是广西顶蛳山文化遗址当中独一无二的墓葬方式,分为仰身、俯身和侧身几种形式,这两具骸骨都属于侧身曲肢葬。两人应该有着亲近的关系,去世时的年龄大约是30岁。远古时期,生存环境恶劣,也许一场感冒就会让当时的原始人撒手人寰。

  在那北咀遗址的发掘当中,陆续发现了螺蛳壳、龟甲和兽骨,表示当时的古邕人的生活生产属于狩猎时代。让人惊奇的是,螺蛳壳都是经过了加工,尾部被敲开,这种加工方法跟如今我们吃螺蛳时候的做法一致。

  在螺蛳壳堆下,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了粗陶碎片,这些碎片已经有了简单的装饰花纹,工艺也已经发展。不过没有发现人类居住搭建窝棚时的柱洞,据推测,这些古邕人应该是生活在有巢氏时代,在树上搭建房子,以躲避虫蛇、潮湿。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