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台州博物馆设计历程:用台州人理论,展现台州山水民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博物馆内展示的仙居无骨花灯。

 

  台州博物馆在经历了10多天的试开馆之后,昨日正式开馆与广大市民见面。

 

  据统计,试开馆期间,台州博物馆共接待参观市民2万余人次。市民的参观热情高,让博物馆的策划、设计、施工方,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严建强教授非常欣慰。

 

  对严建强教授来说,台州博物馆是他的得意之作,从开始策划到最后施工,他不断地奔波在场馆里,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台州博物馆昨正式开馆,本报对话浙大教授严建强,为您揭秘台州博物馆的设计历程

 

  用故事、叙事为核心,讲述台州历史

 

  “我是学历史的,以前教的是世界文明史,博物馆是展现当地文明历史浓缩精品的地方,怎么样让人一进入展馆,一看就知道自己所在的是台州的博物馆,而不是湖州,更不是苏州,这就是我们设计的理念之一。”严建强说。

 

  在策划之初,文物实物较少,历史文物薄弱,是台州博物馆的劣势,而民俗方面的资源却非常丰富,是台州博物馆的优势。用故事、叙事为核心,讲述台州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就成了设计思路的主线。

 

  为此,严建强和博物馆工作人员展开了周密的民俗调查,到台州最偏远的山村、渔村现场体验老百姓的生活,了解最真实的台州人的生活。博物馆内复原的街景建筑,每一块砖头、每一扇窗户,都是原原本本复制过来的。

 

  比如展示台州拷绢的时候,一般博物馆可能放上实物,再加上一块文字版进行解释,而在台州博物馆内,严建强采用了一个两名老百姓在路上晒绢的一个场景,展现拷绢的制作特色,可以给参观者非常直观的感受。

 

  除此之外,一些现场的造型,也是出自台州的史籍记载。“史书记载,晋时章安令成公绥在任时,特别喜欢当地赤栏桥的美景,并且把办公地都搬到桥附近,成为佳话。”严建强说,史籍上浓墨重彩地讲述一座桥和一个人的故事,是非常少见的,根据这段史料,他复原了成公绥在赤栏桥登高远望的场景。

 

  通过各种造型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展现台州的文化和民俗,弥补了台州博物馆文物少的弱点,不过,在设计之初,博物馆已经预留了空间,方便以后文物的添加。

 

  用台州人的理论,展现台州山水民俗

 

  在台州博物馆设计中,最让严建强得意的是用台州人王士性的文化地理学理论,把台州民俗分高山、平原、海滨进行布景展示,王士性的理论比西方的黑格尔提出类似的理论要早200年。

 

  “用一个台州人的理论,展现台州的山水民俗,这种设计理念,在全国的所有博物馆设计中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台州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博物馆方面也非常支持我的这一理念。”严建强说,这使博物馆建成后呈现的效果基本达到他的预期。

 

  同时,在造型呈现的时候,台州博物馆还首创地引入了多感官认知的理念,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多方面来展现一个场景和现象,走在了博物馆展示理念的前沿。

 

  “比如说馆内有一个展现海滨渔民生活的场景,参观者可以耳边听着涛声,眼睛看着展示物,鼻子闻着鱼腥味,用手体验模拟开船出海,5种感官中已经有4种得以呈现,如果馆方再提供一种海边独有的饮料,那味觉也能体现出来。”严建强说,通过这种全新的认知理念,博物馆参观不再和以前一样单调。

 

  而在最终场馆建设时期,严建强对于每一个场景的布置,也都推敲、修改过很多次。在展现台州古代造船的一个场景中,他在最后一次查看后认为,为了体现古时台州造船大多由官府统筹,需要再加两个官员的人偶。

 

  在最终开馆之前,两个拿着文书的官员模样的人偶,被安放在了布景的中间。“在布展中,这种修改很多,我们都尽量提出来,幸好博物馆方面也非常支持我们的修改意见,以达到最完美的展现效果。”严建强说,开馆之后,博物馆可以继续接受参观市民的意见,以便以后再做修改。

 

  按照博物馆的设计,每8年,台州博物馆将进行一次修改,添加一些文物,或对展示的一些场景进行修复和修改,以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

 

  “对我来说,策划、设计台州博物馆,让我对台州的历史文化了解更深,也对台州人文地理进行了一次系统性地研究,更被台州这座充满朝气和魅力的城市吸引。”严建强说。

 

  提醒


  市民请文明参观

 

  台州博物馆正常情况下,日接待参观人数在1500人次左右,是比较合理并且能提供市民一个比较舒适的参观环境的。目前博物馆刚开馆,市民参观热情很高,日均接待人数要高于这个数字。

 

  台州博物馆馆长劳宇红提醒市民,在选择参观时间的时候,尽量避开人流比较大的时间段,选择人员比较少的时候到博物馆参观,提高参观质量。

 

  在试开馆期间,博物馆方面也发现市民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不少馆内展示的文物存在被损坏的情况。

 

  比如馆内展示物品存在模型橘子不翼而飞,感应体验工具被损坏,民俗展示品、人物雕像被随意触碰等情况,此外场馆内小孩子到处乱跑、市民参观时大声喧哗,以及拍摄时开闪光灯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市民在参观时,尽量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碰到展示柜或者展览雕像等,同时不要触碰展示的雕像和展示物,在拍摄时关闭手机和照相机的闪光灯。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