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海盐百姓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围绕“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一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连日来,海盐县举办了一系列非遗主题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自主参与能力,使非遗逐渐扎根百姓生活,后继有人。

  巧手剪出精彩世界

  你剪一朵牡丹,我刻一只小猴……近日,张元济图书馆一楼大厅一改往日的安静,多了几分欢快的声音,一场别开生面的“跃动指尖的艺术”剪纸展示体验活动在这里举行,30多名经过前期报名的读者在现场体验剪纸技艺。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展示有福、禄、寿等十多幅精彩剪纸作品。活动中,通元镇镇北村文化专职管理员张琴佳向参与者介绍了我国的剪纸历史。随后,在张琴佳的指导下,参与者进行剪纸创作,不一会儿,就纷纷完成了小猴子、鸳鸯、蝴蝶、花瓶等图案的剪纸作品。“参与这次活动,我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法和技巧,更领略到了非遗的无穷魅力。”一名参与者说。

  纸艺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通元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张琴佳在镇北村成立了纸艺创作小组,经常开展活动进行纸艺创作,成为镇北村的特色文化。

  指尖飞扬古琴悠悠

  近日,县博物馆新一期“浙派古琴公益性体验课堂”开班,由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派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蔡群慧老师主讲,为海盐的古琴爱好者介绍古琴知识、教授古琴基本演奏技巧。

  本次体验课堂共分为琴史、琴之美学、琴之文化内涵三个课程,兼具讲课与弹奏演示。参加体验课堂的学员大多是第一次接触古琴,蔡群慧为学员们讲解琴史、琴之美学、琴之文化内涵,通过琴曲赏析展现浙派古琴的演奏风格,同时结合古琴初级演奏入门技巧,从基础指法、演奏技法等方面手把手地教授给每一名学员,让学员们零距离了解琴学知识和实践古琴演奏的基本要领。

  海盐县有关人员说:“让古琴走入大众,让古琴爱好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古琴,是举办本次公益体验课堂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古琴,通过感受古琴的魅力,能让浙派古琴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挖掘民间“能工巧匠”

  明清家具被誉为世界家具的黄金时代,它根植于民间,从中国古典建筑演变而来,结构合理,工艺精湛。日前,海盐县能工巧匠公益培训之“明清家具制作技艺”在海盐县博物馆举行。

  榫卯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木质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将榫卯结构应用得出神入化,使平常使用的木制品变得艺术化。本次培训特邀澉浦镇澉东村百匠坊手工艺人汤有章,现场演示并教授制作榫卯结构小板凳,吸引了30多名市民前来参与。

  据悉,海盐县还将于8月份开展能工巧匠公益培训之“竹刻体验”,让公众对非遗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