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雁门十八隘之马岚口
马岚口古堡外
马岚口,又名马兰口,雁门十八隘之一;位于应县西南方向22公里处香峰山脚下,下马峪乡南。这里山势险峻,谷狭坡陡,不易突破,明筑城堡,设巡检司,清属胡峪口巡检司。据明成化《山西通志》:“马兰口,在代州东北八十三里。有堡,周围七十七丈。”
雁门十八隘由宋朝一直延续到明朝。顾炎武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雁门关隘口十八,东为水峪、为胡峪、为马兰、为茹越、为小石、为大石、为北楼、为太安、为团城、为平型;西为太和、为水芹、为吊桥、为庙岭、为石匣、为阳武峪、为玄岗、为芦板口,各有堡。正德十一年,都尉史李铖增,筑之堡十有一于北口,在关东者七,在关西者四。又能通敌要路,咸斩崖挑堑,间以石墙。雁门关东西两翼分别延伸至繁峙、原平,设十八隘口,整体布防可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
在马岚口已无长城遗迹可寻。山坡上筑有古堡,堡墙尚存,包砖已不存,风化较为严重。堡门上原有“威宁”二字石匾(现遗落堡内一户村民院中),堡墙周长大约260米,现存高度3-5米。关于古堡建筑年代,在《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说为正德十一年所筑。据了解,堡墙包砖拆于1958年,1972年拆堡门。堡内原有十几家住户,现已经逐渐搬离,目前尚无人居住。我们注意到堡中个别宅院有明清建筑结构遗存,清石铺道;但大部分房屋、院墙、甚至地面,都是近代用明代城砖铺建的。堡外西侧置有清代戏台一座,濒临坍塌。堡外南侧山脚下有古庙一处,名称不详,建筑于高台之上,与清代戏台一样无石碑存在,建造年代不详,从建筑形式上看,地基部分有条石围砌,石基踏步等早于古堡,庙门砖券,围墙俱已不存;古庙两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无斗拱,中间置门,山墙用城砖修补;经过历代修葺,已经失去原貌。地面散落有明代雕花瓦脊。庙前有三棵古柏,直径30多厘米,树龄已近千年,当地人已称之为“神”,分别冠以“糠柏”、“豆柏”、“米柏”,意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柏高大苍劲,依然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枝柯青翠,充满生机!
马岚口的长城、古堡、古庙和古柏使这里历史文化背景显得更加神秘,让人们充满无限遐想,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勇于探索研究,一定会找出答案的。虽然这里古迹早已颓废,昔日的雄关隘口沦为残墙断壁,但是仍演绎着中华民族 “长城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国文物网驻朔州工作站)
堡内民居建筑
堡内民居建筑、小巷
民居大门,传统与现代交融
颓废的建筑遗迹
堡墙
濒临坍塌的古戏台
古柏、古庙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