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雁门十八隘之马岚口

马岚口古堡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岚口古堡外 

 

  马岚口,又名马兰口,雁门十八隘之一;位于应县西南方向22公里处香峰山脚下,下马峪乡南。这里山势险峻,谷狭坡陡,不易突破,明筑城堡,设巡检司,清属胡峪口巡检司。据明成化《山西通志》:“马兰口,在代州东北八十三里。有堡,周围七十七丈。”

 

  雁门十八隘由宋朝一直延续到明朝。顾炎武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雁门关隘口十八,东为水峪、为胡峪、为马兰、为茹越、为小石、为大石、为北楼、为太安、为团城、为平型;西为太和、为水芹、为吊桥、为庙岭、为石匣、为阳武峪、为玄岗、为芦板口,各有堡。正德十一年,都尉史李铖增,筑之堡十有一于北口,在关东者七,在关西者四。又能通敌要路,咸斩崖挑堑,间以石墙。雁门关东西两翼分别延伸至繁峙、原平,设十八隘口,整体布防可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

 

  在马岚口已无长城遗迹可寻。山坡上筑有古堡,堡墙尚存,包砖已不存,风化较为严重。堡门上原有“威宁”二字石匾(现遗落堡内一户村民院中),堡墙周长大约260米,现存高度3-5米。关于古堡建筑年代,在《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说为正德十一年所筑。据了解,堡墙包砖拆于1958年,1972年拆堡门。堡内原有十几家住户,现已经逐渐搬离,目前尚无人居住。我们注意到堡中个别宅院有明清建筑结构遗存,清石铺道;但大部分房屋、院墙、甚至地面,都是近代用明代城砖铺建的。堡外西侧置有清代戏台一座,濒临坍塌。堡外南侧山脚下有古庙一处,名称不详,建筑于高台之上,与清代戏台一样无石碑存在,建造年代不详,从建筑形式上看,地基部分有条石围砌,石基踏步等早于古堡,庙门砖券,围墙俱已不存;古庙两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无斗拱,中间置门,山墙用城砖修补;经过历代修葺,已经失去原貌。地面散落有明代雕花瓦脊。庙前有三棵古柏,直径30多厘米,树龄已近千年,当地人已称之为“神”,分别冠以“糠柏”、“豆柏”、“米柏”,意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柏高大苍劲,依然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枝柯青翠,充满生机!

 

  马岚口的长城、古堡、古庙和古柏使这里历史文化背景显得更加神秘,让人们充满无限遐想,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勇于探索研究,一定会找出答案的。虽然这里古迹早已颓废,昔日的雄关隘口沦为残墙断壁,但是仍演绎着中华民族 “长城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国文物网驻朔州工作站)

 

堡内民居建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堡内民居建筑

 

堡内民居建筑、小巷-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堡内民居建筑、小巷

 

民居大门,传统与现代交融-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居大门,传统与现代交融

 

颓废的建筑遗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颓废的建筑遗迹

 

堡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堡墙

 

濒临坍塌的古戏台-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濒临坍塌的古戏台

 

古柏、古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柏、古庙

 

古柏、古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柏、古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