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著名画家莫是龙《桐阴待茶图》
莫是龙(1537—1587),字廷韩,又字云卿;号秋水,又号后朋、碧山樵、云龙山人。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名书画家莫如忠长子。自幼聪慧无比,八岁读经,十岁能文,时称“神童”。
明朝的绘画,上承宋元大家的画风,下启清朝的情韵笔法,是绘画历史上的重要年代,涌出诸多绘画高手,莫是龙就是其中的一位。
莫是龙(1537—1587),字廷韩,又字云卿;号秋水,又号后朋、碧山樵、云龙山人。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名书画家莫如忠长子。自幼聪慧无比,八岁读经,十岁能文,时称“神童”。善诗古文词,工书法,擅绘画,尤精绘山水。画艺上宗法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而又能另辟蹊径,别具风采,自成一家面貌。性格潇洒,恃能傲才,虽一生不得功名,然诗、文、书、画皆工,并都能随意泼洒,而又能保持在传统的法度之中。作品一出,即为时人所喜爱推崇。由于其享年不高,故遗留于世的珍作甚少。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莫是龙的这幅《桐阴待茶园》佳作(见图)。画是幅纸本,水墨画,长90.5厘米,横28厘米。
画面上,眼洞闪亮的青石怪岩,峻峭屹立。石的左右均有梧桐树挺直刺向天空,修竹丛发,一派勃勃生机中,又蕴含古意。桐阴之下,有茅屋一座,屋内有高士隔桌促谈。桌上放着茶壶和燃香的香炉。促谈之中,在等待着茶饮,茅屋右角之屋外,有头扎两发角的仆童,正持扇煽炉煮茶,以供屋内高士。整个画境显得极为平静与和谐,悠然而协调。巨石、树木、茅屋等自然形态,与人的活动呈现出融汇于一体的美感。
画面中上方,有画家的行体所书一首词。字为直行。稍加咀嚼,即可知词为应景之作。词句显得十分随意而又通俗易懂。将词与画合览观赏,即有亲切之意,相得益彰之感。词云:
“归来重理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不在奢。华纸糊窗,白木榻。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张伯雨作风入松,余爱其标雅。”
款署:“因写图并书”,落款“云卿”。词首钤“莫”单字朱文印,落款后钤“莫云卿”白文印、“廷韩父”白文印。画面左下角钤“飞去阁”朱文印;右下角钤“云卿”朱文印与“汪氏惕予鉴赏之印”朱文印。
该词中口语化之句,表达了莫是龙“随着性子挥写”的特色。“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既是莫是龙风格,亦是明朝文化人时尚。正如有的评论家所云:这样做在今天算是“奢侈”,但这是一种脱俗和奢侈,一种有品位的奢侈。
词中“张伯雨作风入松,余爱其标雅”的张伯雨,即张雨,一作张天雨,字伯雨,钱塘(今杭州)人。道徒,初住茅山,后居苏州福贞观,同时为元代诗人、书画家。其画常作“风入松”的风格,受到莫是龙的喜爱和模仿,只不过是从张氏的“风入松”变化为风入桐。
莫是龙是明嘉靖、万历年间江南著名画家,性格潇洒,不拘俗套,此画正是他彰显个性的代表性作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