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木雕博物馆” 南京溧水最美祠堂将修缮

      在溧水石湫,隐藏着一座建于清代的老祠堂——魏氏宗祠。这座对普通南京人来说鲜为人知,却在文物爱好者圈子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古建筑,被誉为溧水乡间的“木雕博物馆”、溧水最美的祠堂。可惜的是,魏氏宗祠长期以来缺乏保护,屋顶破损、垃圾遍地,保护状况堪忧。记者日前从南京市文广新局了解到,魏氏宗祠即将启动维修。

 

       大门两侧有八字影壁 气派不凡

 

      “主题南京”微学术创作小组是一个在网上非常活跃的文物寻访团队,其成员都是爱好南京文物古迹的普通市民。负责人邵世海告诉记者,南京地区的古祠堂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江宁、溧水、高淳三个区,溧水的祠堂数量又相对较多,列入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洪蓝芮氏祠堂、石湫魏氏宗祠、和凤杨氏宗祠、和凤诸氏宗祠、晶桥刘氏宗祠五处。石湫的魏氏宗祠,是其中建筑雕饰最为精美的一处。

 

      日前,记者和邵世海一起前往溧水,探访了这座极为难得的清代祠堂。魏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共有两进,面阔三间,大门两侧有八字影壁,总面积接近300平方米。祠堂内有精致的卷棚,前、后进之间有天井,两侧设有厢房,前进和后进皆有三架和五架大梁。

 

      各种精美木雕让人眼花缭乱

据村里的魏家后人介绍,该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建筑应是太平天国战乱之后重建的。当年,聘请了高淳的工匠,光是做木雕前后就花了三年的时间。

 

      “我们走访了南京附近很多地方的祠堂,从形制上说,魏氏宗祠并不算大,但现存的彩绘木雕被称为‘最精美’不算为过,在溧水乃至南京地区都十分少见。”邵世海说。另外,还有文物爱好者将魏氏宗祠比作小型的“木雕博物馆”。

 

      记者看到,魏氏宗祠内部,从大门、门额、廊柱到室内的大梁,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极其精美的雕刻,大门上有多达几十个人物的木雕戏文故事,屋内梁架、雀替等部位则有灵芝、瑞草、凤凰、龙、日月、大象、牡丹、寿桃、蝙蝠、云雀、祥云、戏曲故事等各种镂雕、透雕图案,柱子底部柱础上,同样雕刻着卷草、“福”字等花纹,令人目不暇接。

 

      现场破败不堪让人担心

 

       与这些历经沧桑、大体上保存完好的精美木雕形成对比的是,魏氏宗祠的保护状况堪忧,“这里早就是危房了,每次下大暴雨,我们都担心它会塌掉!”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魏氏宗祠近几十年来,先后做过私塾、小学、村委会、小商店。上世纪八十年代,做过一些简单的修缮,但无法改变其日渐破败的命运。2006年,魏氏宗祠被公布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十年来,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

 

      记者注意到,魏氏宗祠第一进和第二进的屋顶都已经破损,出现了多个大洞,墙体也已倾斜。地面上碎砖碎瓦到处都是,庭院内杂草丛生,地砖、雕梁画栋和石柱上披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埃和青苔。

 

      “今年南京降雨较多,加快了魏氏宗祠毁坏的速度,必须尽快进行修缮,否则这栋南京罕见的祠堂将不保!”邵世海说。

 

      修缮中坚持“修旧如故”原则

 

      记者日前从南京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文物部门对魏氏宗祠的状况也一直比较关注,将于最近启动大规模的文物修缮。

 

      该局文物处一位负责人表示,魏氏宗祠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建筑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因此被列为南京市级文保。

 

      据悉,魏氏宗祠是文保单位,修缮方案将向上级文物部门审批,并召开专家评审会。这位负责人表示。修缮中,将坚持“修旧如故”的原则,祠堂里很多建筑构件已经散落,要尽可能搜集,使其用在后期的修缮上。缺失的建筑构件,也要用原工艺制作补上,尽可能再现魏氏宗祠古朴气派的原貌。

 

      别让假古董取代了真古董

 

      南京是一座古城,但令人尴尬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南京城内城外的古建筑留存下来的已然不多。有人要说了,现在多个“历史街区”里不是有很多“老南京”房子吗?其实,你或许不知道,那些很多只是近年来建的仿古建筑。

 

       建筑和人一样,也会苍老,也会衰败,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维护或者抢救式维修,使其“延年益寿”,保持历史风貌。古建筑又具有不可复制性,如果这些老房子一座座被拆掉,或者任其破败圮坏,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这里是一座古城吗?

 

      善待保护我们身边的每一栋古建筑吧,它们穿越历史而来,记录着这个城市的沧桑过往,它们的价值,是任何一座新建的仿古价值都无法取代的。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