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创产业园硬是有“名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紧抓重大历史机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文创篇

 

  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深入挖掘巴蜀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等特色资源, 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与旅游、 科技、生态等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出版发行、音乐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产业。——《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构建文创中心城市,是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融入“一带一路”为主线,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城市群的重要体现;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成都作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市文广新局产业处负责人

 

  在距离宽窄巷子不到500米的奎星楼街,有两座银杏掩映的老楼房,在这里,可以买画、学木工、拍艺术照、喝咖啡……“少城有明堂”,说的就是这里了。这里是成都一处新兴文创产业园区,每年10月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参加艺术节的欢乐人群能从院子里一直唱唱跳跳到街面上。

 

  文创产业在这里聚集:


  来学做木器的人竟有那么多

 

  16日下午,盛夏烈日下的奎星楼街,一派清幽和凉意。这是老成都少城留下的长条小巷,小街两侧的两排银杏树挺拔秀丽、郁郁葱葱,将一片浓绿撒在街面上。明堂就位于街口,背靠着文艺范儿十足的小通巷。

 

  从一扇小门进去,是气味博物馆,走过一排装着各种气味的瓶子,转进一个宽敞的厅堂,四壁都是青年人的画作,被打动的游客可以买回家做装饰。二楼有一家木工坊,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学徒小唐正在做一个木头匣子,她用木槌把两片木料的榫铆敲合在一起;小林正在做一把木头手枪,她手里摆弄着一把专用来锯圆形的线锯。旁边的一个篮子里,盛放着她们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小木器,有大大小小的木头勺子、木碗。

 

  这家木工坊,是几个年轻人开的,他们有的教打造木器,还有的教缝制皮具。小唐说,周末这里学徒多,所以他们得平时来赶做点活儿。

 

  文创产品从这里孵化:


  音乐空间从大楼延伸到院子、街面

 

  2013年,一群70后资深文创人创立了明堂,并将这里打造为一处聚集了30多个本土文化创意团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我们不愿意别人认为明堂只是这两座楼,这里其实是一个文创产业的孵化器,我们是文化创意内容的出品者。”明堂的创始人、CEO于侃说,“我们刚刚租下这两座楼时,青羊区政府问我们需要什么支持,我们说,一个文创产业园,需要有咖啡厅这样的交流空间,还需要有画廊这样的展示空间。”

 

  “我们通过办文创活动来建设文化生态圈,我们的活动得到了政府的财政补贴,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助力。”于侃说,明堂从2014年开始举办艺术节,每年十月的前三天,音乐空间从大楼里延伸到院子里、街面上。

 

  如今,在一些旅游网站上,明堂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处旅游景点。

 

  近年来,在成都市政府的鼓励和培植下,像明堂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竹笋般不断涌现,东郊记忆、红星路35号、蓝顶艺术中心、西部智谷……从2014年开始,成都举办“成都创意设计周”活动,发动成都百家民间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创意聚集区、艺术机构在国庆黄金周活动期间,向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免费或优惠开放,并在这些地方举行100场创意设计活动和论坛。

 

  通过成都创意设计周,位于城南郊区的成都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开始走进更多国际国内游客的视野。

 

  貌似农家乐的浓园:


  让休闲旅游“文艺”起来

 

  走进浓园,犹如走进了一处园林风景,大片的草坪,周围的民居式建筑,是各种档次的餐饮聚会场所,而一处处文化创意展厅则镶嵌其间。浓园常年举办各类书画展,并且将艺术与产业结合,开发让艺术走进普通人生活的各类文创用品。

 

  海瓷,是用海贝为原料烧制的瓷器,在浓园,游客可以亲眼目睹艺术家拿起画笔在未上釉的海瓷瓷胎上挥毫作画,见证艺术品的诞生。富有中国韵味的国画被画在花瓶、茶壶、瓷盘等各种瓷器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学习,还可以近距离地与艺术家对话交流。

 

  占地总面积约210亩的浓园,看上去像一个农家乐,却汇集了艺术培育、艺术孵化、艺术体验、文化传播、展览展示、艺术交流、文物鉴赏、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据悉,目前已有200余位艺术家入住浓园,包括以程丛林、林跃、郭玉川为代表的油画家、雕塑家、影视创作者以及梁时民、郭汝愚等国画大家。浓园国际艺术村董事长杨丽告诉记者,未来,浓园将形成文博、文旅、文创相辅相成的格局。

 

  战略目标:构建文创中心城市

 

  就在7月8日-10日,“2016成都城市艺术博览会”在成都锦江宾馆举办,展出40余家艺术机构带来的1800余件艺术品及艺术文创产品,吸引了4000余人次的现场参观、选购艺术品;参展机构现场成交良好,成交总金额估计超过600万元。

 

  2014年,成都已经发布了《成都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目前,成都正在围绕构建文创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提升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综合竞争力,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创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