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仁甫《青花缠枝莲赏瓶牡丹图》
自五代至宋设宫廷画院开始,社会上一大批顶尖的画坛高手,被相继征入内府,为皇室和皇帝服务;到了元代,虽不再设专门的画院,但为皇室和皇帝服务的宫廷专职画师却一直沿袭不衰;至大清朝,此风愈烈,内务府除了招募社会上声名显赫的画家入宫外,还接纳外籍画师入宫,最为著名的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为清廷留下了许多惊世骇俗的画坛巨作。郎世宁几乎服务于康雍干祖孙三代,深得三朝帝王的青睐,有关他在中国的生活,流传着很多优美的传说,在此不再赘述。这里想要介绍的,是一位服务于大清晚期至民国初年的宫廷画师,他叫屈兆麟,字仁甫,北京人。想介绍他的想法,是由近日见到一幅他的《青花缠枝花赏瓶牡丹图》勾起的。
他从小便极富绘画的天赋。十八岁那年被推荐供奉内府,任专职画师。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深得老佛爷慈禧太后的赏识,常由他代笔作画以赏赠大臣。他不但为宫廷陈设作画,也为皇帝和皇后设计服饰上的图案以及绘制嫔妃用餐巾的花样。他的工笔画水平不弱于郎世宁,因此遵皇帝之嘱,常仿郎世宁的作品,达到乱真的程度。确实,他的绘画水平和郎世宁不分伯仲,民国时流入坊间的一些郎世宁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于他之手。由于他高超的绘画技艺,被升为“司匠长”一职,即相当于如今的画院院长,可见他在内务府的地位之高,这些从宫中几幅合作的画作中均可得印证,因为凡几位宫廷画师合作的作品,第一位落款人都是屈兆麟。他先后在内务府供职四十年,五十八岁那年才从宫中退出,隐入市井,以卖画为生。
此幅《青花缠枝花牡丹图》为绢本。在四尺三开的画面正中最下方是一件黄花梨雕件底座,上搁一尊青花缠枝莲赏瓶,瓶中插一束盛开的牡丹,牡丹上方钤一方10厘米见方的“慈禧皇太后鉴赏之宝”,显然是为慈禧精心绘制的,故深得老佛爷的喜爱,印与画面也十分谐调,可见画家在构思时已将此印布局了进去,与下面的青花赏瓶相呼应,青红相映颇为醒目,喜气盈幅。
赏瓶,最早出现在雍正朝,雍正皇帝将它作为赏赐有功大臣的奖品,瓶上的青花缠枝莲图案喻示为官需“清廉”,器型从玉壶春瓶演变而成,最初叫玉堂春瓶,后因专作赏赐之用而名赏瓶,历朝均有制作,乾隆时烧制最多。大臣得到赏瓶后往往放置在府上最醒目的地方,以示荣耀。此赏瓶牡丹图是慈禧命题嘱画的,故在画幅的正上方钤上了“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玺。据说,因雍正皇帝曾让郎世宁画过一幅“青花倭角瓶花图”,故老佛爷也要仁甫画一幅“青花缠枝莲赏瓶牡丹图”,既沿袭祖制又有自己的创新。屈兆麟不负老佛爷所望,画出了这幅深得圣上喜爱的图。屈的工笔画绝不是单纯地复制描绘对象的真。他的线条是富有生命的,充满着力的,是有弹性的活的线条,准确地捕捉了物体在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特有质感。此幅《青花缠枝花赏瓶牡丹图》特别高超之处是画出了青花赏瓶的时代特征,懂古陶瓷的人一眼能断出画中赏瓶是乾隆中期的官窑佳器,釉面呈现出百余年的旧气,画瓷器能画出釉面岁月留下的痕迹,实在令人赞叹!足见仁甫绘画功力的深厚!写实的工笔画只要能达到真实反映绘画对象即可,很难寄托和表现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而屈已经做到了很多同时代画家所无法仰其背的高度。我痴迷官窑瓷器,也自然更喜欢此画和画中的赏瓶了。
可以毫不过誉地说,在晚清画坛中,他是首屈一指的。但正因为他常年侍奉皇上,小心谨慎,不敢放手创作,大大地束缚了他的才思,所以流传下来的大多是描绘精准的工笔画,直到他晚年流落民间,才挣脱束缚,创作岀了一些有自己风格的写意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