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吹尽新气来 ——竺庆有花鸟画印象
和气图 136×68cm 2007年
竺庆有1936年出生于浙江奉化的一个叫后竺村的农家,在砍柴牧牛和读书写字兼而有之的童年生活中,他从小就感受到“儿时牛背笛,归去弄斜阳。三里壕边路,藤花喷异香”的美好意境。初中毕业后,竺庆有到宁波读高中,这段时间里,他对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高中毕业时,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受业于陆抑非先生。美院毕业后的竺庆有就留在杭州,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这个美丽的城市。
竺庆有的画无论工写,均有较好的整体效果。他尤善运用工写结合的手法,创造艺术化的生态氛围。游鱼、草虫、飞禽是竺庆有的拿手好戏,它们可以给春花秋卉以生意。这些鱼虫布景如点睛,给人一触即动的感觉,成为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人都被他画中的这些点睛之笔所吸引。
见什么画什么并不难,画什么像什么也不难。难在栩栩如生,难在形神俱备,难在趣味盎然,而这些都决不是仅仅靠着临摹所能办到的。因为,这些对于他来说,则是他所经历的现实生活。“说话要说人家听得懂的话,画画要画人家看见过的东西”,竺庆有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选择了他所熟悉和喜欢的题材以及与这些题材相适应的画法。在他的艺术世界中,全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美。
曾系统地接受过中国画笔墨教育并积淀了丰富创作实践经验的竺庆有,把所有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创作中来。在他的创作思想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两种艺术基因:一是受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的影响,始终坚守着中国画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结构,平淡天真、洒脱灵动是他认知的中国美学的最高审美境界。他笔下的花卉或雅逸脱俗,或山花烂漫,鱼虫鸟兽更得其翻飞鸣跃之相:翻者折翅能见动作,飞者振羽如临风声,鸣者切股能闻音响,跃者挺身可视耀状。这种千姿百态的变化和具有中国特点的造型基础正反映了他曾经接受过的潘天寿领导下的新美术学院教育模式的深厚影响;二是虽然他师从于陆抑非先生,得笔意墨蕴之三昧,但他不安于像同代画家那样承传千篇一律的笔墨模式。前一种使他从更宏观、更深刻的层面去捕获和倾诉中国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格调,后一种则是他开始对水墨色韵进行现代性的探索。他发扬前人的艺术精华,做到“施其意而不失其迹”,在观察写生的基础上,吸收了水彩、水粉画甚至丙烯的技巧,并结合传统的没骨画法,将都市文化时代艺术的大众性融入其中,追求空谷绝响的禅境、视觉唯美性和现代意味。《野茫茫》画面正中寥寥数笔的鹭鸶,背景一派苍茫,透过一片荒寒寂寞,观者的思想就不会只是逗留在这简单的场景中,而是有所延伸,有所扩展,“无中生有”在观赏者的心灵上打开了一个臆想浮游的境界,引发想象、引起共鸣。
笔耕墨耘70载,古风吹尽新气来。竺庆有已经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体尝了人生的起起伏伏酸甜苦辣,见识过形形色色禀性各异的人间百态后的老画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生有涯而知无涯”。为了珍惜时间,他每天凌晨就起,作画看书不知疲倦。人的生命不能延续,但艺术生命可以延续,它是永远不停的一个长河。衷心祝愿竺庆有先生的艺术在历史长河中,发出璀璨的光芒。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