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文物看杭州是如何保护的

  昨天召开的杭州文物工作会议透露,杭州已经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可移动文物,是指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的馆藏物品,比如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的陶瓷、玉器,中国茶叶博物馆里的古茶具等。在为期三年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整个杭州登录文物有9万多件。

  还有不可移动文物,指的是桥梁、墓碑、建筑物等。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整个杭州统计有2万多处文物,其中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点,就有11134个。

  这两次普查,基本摸清了杭州的文物家底。现在,这些宝贝按文物数量、类型、分布、收藏保管等基本信息,一一登记。然后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普查报告,建立普查档案和国有可移动文物名录。

  除了摸底,更要紧的是更细致的保护。现在西湖文化景观遗产预警监测系统平台,已经初步构建完成,通过建立数据库、预警系统,监测保护世界遗产。

  以六和塔为例。塔内的每一根柱子、每一片屋檐,都全部测好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并设定了预警值。同时,在暗层里装了133只传感器,用来监测六和塔的相关数据,比如裂缝、温度、湿度、风速、位移等。万一六和塔的哪个部位移了哪怕0.01毫米,都可以被传感器及时侦测到,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实时了解六和塔的状况。

  不仅是六和塔,保俶塔、开化寺遗址、清行宫遗址、两堤三岛、西湖十景等,现在都用上了西湖文化景观遗产预警监测系统平台,试运行效果良好。

  此外,“天地一体”不可移动文物实时监测系统也在龙兴寺经幢、欢喜永宁桥等六个地方开始试点。通过这个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在监控平台上就看到现场。如果禁行地带有人“闯关”,地面感应带会第一时间感应到,工作人员会马上通过喇叭喊话,让他离开,并同时出动去现场维护。

  数字化也是杭州文物保护的方向。目前,飞来峰选了16龛最有代表性的造像,开展全面数字化考古,目前已经完成原始数据采集。接下来还要启动二期工程,把新技术、新材料用到文保上。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