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昌书画艺术管窥
胡文昌 彩墨作品
我欣赏过很多的绘画作品,读过不少的艺术评论,大多经眼即忘,难留记忆。可是当我看了胡文昌的画后,却如饮了一杯乡村土酿,回味绵长。或许这是我对家乡这方厚土太痴爱了吧!
家乡居鄱阳湖之南,古称锺陵,今曰进贤。境内军山湖,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气势夺人。沿岸连绵起伏的丘陵低山,辅之烟云水气、和风细柳,舟楫往来,构成一幅妙笔丹青。因了烟云供养的滋润,造就了湖岸传承有绪的画家群。从古之董源、巨然、徐熙、徐崇嗣、蔡润而近时李瑞清及当今的李秋鸣等,无不出类拔萃,声名远扬。胡文昌是这文脉的又一承接者。他科班出身,从名师,博学勤修,融会贯通,字画皆有自家套路。他的字,初从古法,临帖上手,后渗性情,率性为之,呈现天真烂漫,稚拙素朴直入孩童澄明之境。观他的字,结体左倾右状、竖不取直横不求正,多用圆笔而少转折,善收笔而少出锋。字体圆润敦实,细微处又见性灵。他的字在当代书坛普遍轻碑重帖,书法风格千面一律、方向迷失、审美疲劳的大背景下,犹其显得卓尔不群,耳目一新,体现出他的可人之处。文昌的画又是另一番风景。线条洒脱奔放,粗粗细细、纤纤弱弱,或具象或抽象;构图大胆又独具匠心,抒发的都是他内心孤寂、苦闷、彷徨的情感。他善长水粉、油彩、国画,创作时诸法兼融,表现在画面上呈现意态空灵、色彩丰富、计白守黑的层理境界,直接冲击赏者的感观神经,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此外,他还喜好摆弄篆刻,虽然无师自通,却也得自然之趣。他篆刻秉承中国传统的艺理“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古训,以书法入印,印字即是书风,很好地诠释了他的心性和快乐所在。篆刻“杜杜门山人”、“田个园”、“清玉园”、“清心”、“田”等字号斋名闲章,奏刀劲挺,阴阳相济,布白松弛,有诡异之风;“胡文昌”、“文昌”、“胡”等名章,又规整有度,破立相生,有浓郁的汉印古风气(息)及萧疏的金石味。
古人以艺术修身,习字练画,讲究诗、书、画、印并重。文昌从艺“四为”而得其三(不善作诗填词),不能说他的艺术不够全面。当然,艺术上还有其他值得称道的地方,因才蒙笔拙,不能尽叙其妙,憾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