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北宋燕文贵《溪山楼观图》
2016-07-06 11:39:00 来源:新浪收藏 已浏览次
燕文贵原籍江南,太宗时驾 舟至汴京,画艺为皇帝所欣赏,遂进入翰林图画院。在宫廷画院中,燕文贵所创立的“燕家景致”与范宽的巨嶂山水并列,是继关同、李成之后,北方山水画派的两大主流。《溪山楼观》全幅由丰富的山川、屋木、峡湾、砂洲、行旅者各种细节所构成,布景巧妙、描绘精致,忠实呈现了“燕家景致”的特色。
燕文贵(约967-1044),浙江吴兴人。原本是军中仆役,于太宗朝驾舟至京师,受高益举荐,进入翰林图画院,参与相国寺与玉清昭应宫壁画制作,真宗时升任图画院祇候。擅画山水、屋木、舟车等题材,人称“燕家景致”。
特征说明
《溪山楼观图》这件立轴 作品,代表北宋初全景式山水的典型。在近景的部分描绘长峡汀洲、水榭亭台的江南风光,中景至远景则表现北方山水千岩万壑的宏伟景观。此幅画制造空间深入的设计,是在两山之间安排溪谷,让瀑布自河床急泄流出;或是在山的侧面设置栈道,沿着山腰斜向深入。这种将各色景物安排在画面中,使之变化多巧是“燕家景 致”的特色。
画面中的山峰,造型与燕文 贵〈江山楼观〉卷(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主山相似,皆由正面性的山块垂直往上或往两侧重迭累加;画家同样使用顿挫、扭动的用笔来勾勒山石轮廓线,再以短皴配合墨染来描绘粗砺的岩石质理。但是本画中,偶而可见到一些含糊不清的墨线,失去描写物象结构的功能,这是此画可能为摹本的重要线索之一。
画面中使用成簇的胡椒点,淡染树丛的方式,以及借用缣素本色,施浓墨于两旁加以衬染瀑布的作法,都是北宋早期山水画的特征。但是仔细观察,却发现瀑布源头与山栈接合之处,交代的不清楚,这是画家在摹仿原作的时候,未能掌握物象的结构特征,导致失真的状况。
文献记载,燕文贵也擅长界 画。本幅画中出现许多亭台楼阁,皆以笔直、均匀的线条画成,相当的谨细。界画在北宋初是重要的画科,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曾经立“屋木”门讨论,当时的界画以郭忠恕为典范,其特色是“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其气势高爽,户牅深秘,尽合唐格”。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