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5200多枚出土竹简即将释读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竹简和木牍,无疑是该墓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其中的文字材料对于专家们来说格外珍贵。昨日,记者获悉,海昏侯墓内出图的5200多枚竹简已剥离完成,将进入正式的释读阶段,青铜器修复也将启动。

  青铜器修复本月启动

  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中,出土青铜器近3000件(套),其中不乏造型精美的博山炉、雁鱼灯,极其罕见的錞于和编铙,以及象征墓主身份高贵的青铜鼎。这些青铜器出土后,受到场地和人员的制约,文保专家只对它们进行了临时性保护,近日,负责青铜器保护的专家已经陆续抵达南昌,青铜器的修复工作将于本月正式启动。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告诉记者,这些青铜器中有许多信息资料,需要在实验室进行非常科学规范的提取,才能提取出更多信息,“同时还要对青铜器的表面去锈,对它整个器物的胎体进行加固,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

  5200多枚竹简已剥离完成

  徐长青说,与青铜器相比,竹木漆器的正式修复保护工作开始较早,但是因为发掘的竹木漆器数量最大,目前众多文物还处于清理阶段。此外,竹简已经结束剥离工作,总计有5200多枚。现在这5200多枚竹简结束了红外线扫描,等待脱水加固后进入正式的释读阶段。

  “只有加固处理后,让竹简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再进行一次扫描,确保扫描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我们才能进行真正的释读过程。”徐长青表示,现在考古专家和工作人员向外界公布的资料,仅仅是对竹简初步清理后比较粗略的释读结果,“现在我们看到的竹简,内容应该是《论语》《易经》《礼记》以及一些医书和一些赋。”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