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建党伟业 辉煌再现

  7月1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经过两年来的筹备和推进,新的基本陈列展览: “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于7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展陈面积大幅扩展; 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此次改造,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对馆内建筑进行了综合考量和改造。将一楼原来的会议室多功能厅辟为展陈区, 将石库门内的天井改建为观众入场区, 将原来的职工自行车停放区改建为观众服务区。 改建后的基本陈列展厅分成楼上楼下两层, 展览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 较原基本陈列面积450平方米, 扩展了一倍多。 同时, 此次改造还对馆内空间布局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设计, 增加了楼梯, 将上楼和下楼的路径分开, 解决了原来一座楼梯上下楼观众人流对冲的难题。

  展陈内容视角宏阔 吸收最新学术成果

  改造后的展览主题立足更为高远、 视角更为宏阔, 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放置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探求民族复兴的宏大历史中进行叙述, 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背景、 过程以及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新的伟大起点, 以此为开端, 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伟大征程这一鲜明主题。

  展览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序厅:起点”“第一部分: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第二部分: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第三部分:群英汇聚开天辟地”“尾厅:追梦” .

  序厅以极富层次感的13 位中共一大代表和2 位共产国际代表的巨大半身浮雕作为表现对象,以中共一大会议最重要成果之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内容作为背景衬托,意在紧扣伟大开端的主题,象征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的深刻历史内涵。

  第一部分用极富象征意义的较少的文物和图片,结合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所遭受的巨大灾难以及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 苦苦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尝试。 第二部分详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活动。 同时吸收最新学术成果, 新增 “中共建党前夕的上海社会” 及 “共产国际的推动” 两个版块, 展示了中共在上海诞生的社会背景及共产国际对中共创建的推动作用。 第三部分以 “人” 与 “事” 相结合的历史叙述, 深刻呈现了出席中共—大会议代表的早期经历及会议本身跌宕起伏的故事进程。 同时, 新增 “中共创建初期的活动” 这一版块, 扼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上海所开创的多个 “第一” . 尾厅以追梦和缅怀为基调, 运用版面、 浮雕和多媒体多重结合的形式, 以史诗式的高度概括叙述, 烘托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征程。

  展品数量大幅增加 新增馆藏珍贵文物

  新展览综合运用了文物、 图片、 图表、 文摘、 创意展项等多种展陈载体, 展出展品278件, 较原基本陈列的148件展品增加了近130 余件。

  在保留原基本陈列经典文物(如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月刊 《资政新篇》、 李大钊的打字机等)的基础上, 改造后的展览新增多件馆藏国家一级、 二级文物, 早期罕见的各类宣传社会主义思潮的刊物(如 《湘江评论》《新社会》《钱江评论》《解放与改造》《建设》等)、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的革命读物(如 《社会主义史》《一个兵说的话》《阶级争斗》 等)、中共成立后人民出版社最早出版的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如《共产党礼拜六》《工钱劳动与资本》《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列宁传》)等,均为新亮相的重点呈现文物,是中共创建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见证。此外,此次改陈突出对中共一大代表的深入介绍,尤其推出展示了与每位代表直接相关的历史文物,不少均为馆藏国家珍贵文物,如李汉俊翻译的 《马格斯资本论入门》、 毛泽东在上海期间发表在 《天问》 杂志上的重要文章等。

  展陈手段丰富多样 立体展示中共一大会议

  展陈在道具应用、 多媒体设备、 展示灯源、 材质工艺等方面, 都运用国内最新的制作工艺, 如整个展览背景墙采用铝质多孔吸音板, 美观大方的同时能有效吸收回音, 保证大流量观众参观时的适宜环境。 每块图文展板均为量身打造, 框架一次成型。 展示灯均采用LED, 节能环保的同时减少光线对文物的伤害。

  在内容上展览以最新的展陈理念为指导, 运用了大量新的辅助表现形式, 如艺术品、 多媒体、 模型、 场景、 动态电子图表、 剪影、 灯箱等, 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和视觉冲击。

  “起点” 展项, 置于序厅之中, 用大型紫铜雕塑展示, 将15位代表的半身浮雕, 安嵌于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的紫铜背景板之上, 展示出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 的丰富历史内涵。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展项, 运用 “场景复原” 、 雕塑、 艺术灯光及配音等多种手段综合展示了两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 对 “陈望道翻译 《共产党宣言》 ” 这一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重要事件, 本次展览用8幅铜版画并配合人物剪影投影, 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中共一大会议” 展项以雕塑、 油画、 视频、 灯光秀等手段,全方位、 立体式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 展区中央布置了白铜雕塑 《 “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 择取宣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第一条 “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瞬间, 栩栩如生地展现了15 位代表聚集开会的历史场景。 周围展墙上悬挂了6幅油画, 将7次会议的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 大型投影视频 《中共一大会议》 将展览中 “静止” 的艺术品赋予生动的展示形式, 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共一大会议召开的完整进程及其历史意义。

  尾厅, 由毛泽东对中共一大的经典评价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版面、 浮雕 《光辉历程》、视频 《追梦》 以及 《缅怀墙》 组成。《光辉历程》 用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五指峰、 遵义会议会址、 延安宝塔山、 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北京天安门六件大型浮雕, 形象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征程。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