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推动国家统一
2016-07-06 13:17:02 作者:吕绍刚 夏凡 来源:人民网 已浏览次
7月5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共识”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会上,专家学者们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国历史教育,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统一。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承办。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介绍,该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目前共举办3届,旨在聚集各地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围绕主题,以理论原理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探讨。
弘扬传统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李凤亮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基、文化之魂。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着各种冲击和挑战。“越是这种时候,知识分子、社会科学学者更应该站出来,以专业、学术的声音,凝聚各方共识,让传统文化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内在动力。”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他强调,相关领域学者应深入研究,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规律、核心价值观,并最终服务于国家的完全统一、人心回归。
“理论界应自觉探索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谋求民族复兴的征程。”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李培超说,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实践、探索的结晶,它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即是民族共识的重要精神内核。“弘扬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场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重视,更要以创新的形式深入推动。”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崇高价值观。”邓纯东解释,其一为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其二为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往往歌颂那些宁死不屈、舍身为国的民族英雄,如文天祥、林则徐;而视秦桧之流的叛国投敌者,为大逆不道。”
邓纯东指出,如今,香港、台湾等一些地区存在极少数缺乏国家认同、民族统一意识的群体,“这种思想非常危险。”他强调,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不承认这个前提的交往与对话是没有意义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邓纯东建议,可以通过学术交流,让拥护祖国统一的声音形成共鸣。“学者无动于衷,没有声音,这不行。”此外,他认为去殖民化教育的推广,同样有利于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忽视基本的历史教育,就会让新一代人产生认知的偏差。”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龚云认为,目前两岸三地存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冲突,是缺乏正确的历史教育所致。他认为加强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和新中国国史教育,能够培育香港、台湾等地的青年,树立牢固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理解国家统一对地区、社会、人民的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应有创新性的诠释
在新时代,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光明日报》理论版主编曹建文强调,必须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关系,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时代变化、东西方文明碰撞中,它不断兼收并蓄,丰富自身的内涵。”
通过观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书林发现,当今社会,有人建议将孔教写入宪法;有学生穿明朝衣冠、对孔子像三拜九叩。“这些都是乱象。以这种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并不可取。”
“毛泽东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具备人民性、民主性的元素。”刘书林举例说,毛泽东更偏好老庄之学而非孔孟之说,这是由于老庄的理论往往立足基层,为劳苦群众打算;而孔孟学说是为统治阶级谋事,“不接地气”。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社欣对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拥有自己独特的内在和外在属性。”他指出,其中,内在品质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国情特点等;外在气质则具备“大气、元气、地气、豪气”四大特点。“这些特点塑造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深圳原创的儒家文化歌剧《人文颂》,已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名片。”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景海峰认为,《人文颂》以“仁义礼智信”为主旨,这在新的时代可以作出创新性的诠释。“仁,可以象征以人为本,尊重公共利益,规范公共权力的运用。”他提出,传统文化精神可以作为契约、立法的补充,起到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提出,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对此,深圳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杨建认为,“要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首先要明确,文化自信的来源,正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他总结,传统文化具有文化包容力、文化创造力、价值传播力等三大特点,这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辐射全球。“这是一种独特的优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