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浅谈

  篆刻时刻印的通称。因刻印一般用篆体字,大多先刻(章法)后可,故称“篆刻”。刻印的字体除先秦大篆、秦小篆、汉篆外,还有隶书、揩书、魏碑、行书等。

  篆刻取用的材料有多种:晶、玉、金属、兽角、象牙、竹、木、石章等。

  石章由于质地脆爽,容易体现刀法律、章法的风采用,故使用最广大。以浙江的青田产的青田后(其中细腻质纯的果、风门冻为上品)、福建福州产的寿山石墨(其中质地晶莹带黄色呈萝卜纹的黄冻石为上品)、浙江昌化产的昌化石忆苦思甜(其中质地纯净斑块鲜红的鸡血石为上品)等、最受爱好的。

  印章文字刻成凸状的称为"阳文",因为用印泥[也叫印色],钤盖呈红色,也"朱文".印文刻成凹状的称为"阴文",因钤盖出来为红地白字,又称"白文".也有朱白文相间的,称为"阴阳"文。印章刻图文的一面称为"印面".印面如刻图形,凹凸状的称法同上。在印面左侧自左向右或印印章上端刊刻作者姓明、制刻的年月等,叫做刻“边款”,阴文叫“款”,阳文称“识”。

  篆刻是书法、绘画、镌刻三结合的一种艺术。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下,主要看三个方面:

  一、书法,要合乎书法艺术基本规律。

  二、章法,分朱布白。力求文字、笔划疏密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平衡感。

  三、刀法,简单可分为“冲刀”与“切刀”两大类。用刀角刻入,迎着线条不停顿地向前冲去的为“冲刀法”。用刀尖入石,继以刀刃切下,一起一伏、连接切刻的为“切刀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