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奔马”惊世
2016-07-02 10:44:42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位画贯中西、多才多艺,成就卓著的大师。他一生创作了数千件素描、油画和中国画作品,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所到之处,其画作都深得好评,引起过轰动。
1937年10月,徐悲鸿随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寓居在沙坪坝的嘉陵江畔,在艺术系任教之余,他常常独自在江边漫步。那时,山城市民多从两江挑水吃,江边汲水的百姓,挑夫挑水上山的艰辛,深深映入眼帘,触动了徐悲鸿的创作灵感,遂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巴人汲水图》。画上留白处还题诗云:“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
那一年除夕之夜,徐悲鸿如平常一样在江边漫步。夜幕之中,忽见一衣衫褴褛,形容憔拙的老妪迈着蹒跚步履一边走一边捡地上的破烂。除夕寒风中的这一幕,令画家的心为之震动,他疾步奔回校园,连夜展纸作画,当晨曦初露时,名作《巴之贫妇》出世了。1938年,《巴人汲水图》和《巴之贫妇》在香港展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五百年来罕见之作”。
徐悲鸿的画,有笔有墨,书法诗歌也写得不错,寓书法于画法之中,是悲鸿画之一绝。他画的马,独创一格,意蕴深刻,令人叹服,故而悲鸿画马,驰名海内外。
1934年4月,徐悲鸿在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行画展,应苏联对外文化局局长阿洛赛夫之请,为观众作一次画马的现场表演,当一匹势不可挡,天马行空的奔马跃然纸上时,掌声轰然雷动,响彻整个大厅。在场的苏联骑兵元帅布琼尼,快步走到徐悲鸿面前恳请道:“徐先生,就将这匹马送给我吧,否则,我会发疯的!”面对率直的骑兵元帅,徐悲鸿应允了。布琼尼捧着“奔马”如获至宝,像打了大胜仗似的大声称赞:“徐先生,你不仅是东方的一支神笔,也是属于世界的一支神笔。你笔下的奔马,比我所骑的那些战马,更奔放、更健美!”
徐悲鸿的画好,是历经磨炼而成的。他少时随父习画,1916年赴上海习素描,1917年赴日本习美术。1919年赴法留学,遍游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博览西画名迹。归国,深入故宫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名画。他的诗书,是1916年在沪上师从康有为先生学就的,诗书画融为一体,因而是难得之杰作。
1942年6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在盘溪,他创作了《群马》、《六马图》、《奔马》等作品,当时的市价,一匹马就是五百元。徐却将举办画展的收入,全部捐献,支持抗战,救济离乡背井的难民。
悲鸿先生的马之所以画得好,用他的话说:“速写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齐白石老人喜欢徐之作品,然独独称赞画马之作;张大千叹服徐画的人物,但更叹服徐悲鸿画的马。他常对人说:“徐先生画的马很绝,我学不到这一手”。徐悲鸿原名徐寿康,少时因家贫常遭人奚落。他愤世嫉俗,悲从中来,犹如哀鸿悲鸣,遂发愤绘画,终成大师,一直以“悲鸿”自诩。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