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痴迷“红色收藏”40载

  一间150平方米的房子内,两个三层书柜、三张桌子、抽屉里,只要能放东西的地方,都放满了“红色藏品”。有各个年代的毛主席像、照片、油画、像章等。

  6月27日,记者在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宝塔路小区内,见到了这满屋子2000件“藏品”的主人——今年65岁的马建国,他40年踏遍全国27个省(市)收集红色藏品。

  马建国是新疆电力局退休职工,年轻时,他迷上收集红色物件,最爱与毛泽东相关的藏品。他说,这缘于他对毛泽东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地摊、古玩市场是他淘宝的去处。每到一个城市,他都直奔当地古玩市场,寻找与毛泽东相关的藏品。看到喜欢的藏品,他毫不犹豫就买下来。除了自己淘藏品,他还托朋友从外地帮他“淘”。

  有很多物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才能理解其背后的内涵。“正是这种不断的收集和学习,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聊起“红色收藏”,马建国滔滔不绝,有些藏品花了多少钱,他已记不清了,他每月3500元的退休工资全用来买藏品。为省钱买藏品,他不抽烟不喝酒,粗茶淡饭。

  马建国记得收藏的第一件藏品是一本毛主席语录。1977年,他在南疆一间印刷厂废纸堆中,发现这本毛主席语录。

  一尊毛泽东主席和一位头戴花帽、络腮胡子的男子握手的白色塑像,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毛主席和库尔班·吐鲁木合影的玻璃钢塑像。塑像底座上有“作者白昆亭制于1967年”这样一行字。

  马建国说,白昆亭是新疆本土艺术家,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1998年,他在乌市一朋友家中发现此物。虽然年代不远,但塑像材质特殊,“找遍全国,恐怕也没有第二件。”马建国花两万元买下了塑像。

  除了塑像,马建国收藏的像章有300多种。“一枚像章是一段历史。”他说。像章最大的直径6厘米,最小的直径1厘米,有铝制、铜制,陶瓷、软塑料等材质。“日出韶山”“雄师百万”“开天辟地”等展现了毛主席不同时期的风采。

  2000多件藏品,马建国每天擦了又擦,看了又看。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收藏“红色藏品”,是一种责任,因为它们见证了一段段革命历史,这些藏品的价值是无法用价钱衡量的,它们是历史留下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