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中国行·良渚站活动圆满结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月18日,“数字遗产中国行·良渚站”暨良渚遗址发现八十周年前奏活动在良渚遗址举行。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以及来自北京、江苏、河南、四川、陕西、江西等六个省市的50余位专家学者,浙江省文博系统从业人员、关注良渚遗址的社会公众70余人参加了此次系列活动,共同探讨基于多学科、新技术和广泛跨界合作背景下,对于良渚遗址及其价值的新认识、新阐释,以及适用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传播的新需求、新形式。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发掘了反山、瑶山、莫角山、汇观山等遗址,使良渚遗址成为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点遗址。2006至2007年良渚古城发现以来,经过近10年的工作,对良渚遗址的认识越来越全面。2009年良渚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2013年,《良渚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得到批准实施。

 

  18日上午,专家一行参观经过三个月的维修改造和内部调整重新对外开放的良渚博物院,观摩良渚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并现场踏访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区、钟家港河道发掘及浮选现场、北城墙及老虎岭水坝发掘现场。为加深大家对良渚文化、良渚遗址及当时的古环境的理解,下午,活动特别安排了五场讲座,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考古学家赵辉教授讲授《良渚社会与宗教》,南京大学古地质与环境学家徐士进教授讲授《气候改变历史:万年来的气候事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陈寿田以《大遗址研究与保护的“良渚模式”》为题讲述良渚遗址研究与保护的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此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分别作关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及良渚遗址科技利用方面的报告。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