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开启“古建筑+”利用模式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开启“古建筑+” 模式,促进古建筑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业态的融合发展,开拓古建筑利用新领域新空间。

  古建筑+文化体验。着力固化潜口民宅非遗业态展示,在潜口金紫祠内建设汪华文化展览馆和太极书院,年内正式向社会开放,弘扬徽州宗祠文化和太极文化。修缮琶塘原新四军二支队驻地胡小林宅,打造红色文化参观教育点,传承红色文化。完成呈坎古村落“两圳五街九十九巷” 资料搜集和展陈方案设计,整理展示徽州风水文化。引进义义会馆项目,着力打造中国书画艺术在皖南地区的交流创作基地,成为古民居开发利用的新亮点。引进民间资本实施老谢家茶古民居群异地保护,打造黄山毛峰非遗传习展示基地。

  古建筑+旅游观光。以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为抓手,加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域内的古建筑保护,努力将全区星罗棋布的徽州古建筑打造成全域性景区,力争全区依托古建筑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人次占80%以上。积极探索古民居产权流转工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古民居保护利用开发,精心打造古建筑旅游开发新业态新亮点。唐模村引进法国家庭旅馆模式,打造中法合作唐模“七天井” 组团,成为古民居开发利用的典范;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西溪南、灵山等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开发;开展旅游环境整治,提升呈坎、唐模古村落景区形象品位。

  古建筑+体育赛事。举办首届黄山徽州马拉松,奔跑线路把徽州古村落、自然风光等串联起来。完成了蜀源—灵山段古道的修复,实施呈坎—灵山段3500 米古道的保护利用,全面贯通从蜀源到呈坎村7200 米古道全线,保护利用古道沿线集聚的10 类47 处徽州古建筑和古道沿线周边原生态风貌。修缮忠洪古道,将忠堂、洪坑2 个古村落的自然古朴、洪坑村的人文历史、徽州古道的幽静秀美有机结合。挖掘古道文化内涵,开发古道观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举办古道徒步活动和以徽州古道为载体的体育赛事活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