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七一前夕探访一代报人、革命烈士邵飘萍故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华五百滩公园位于市区三江六岸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被称为是金华“心脏”。在这个“心脏”地带,刚刚建好的“五百滩公园名人雕塑群”如同一幅画卷,向人们展示着千年古婺的深厚人文历史,其中就有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代表人物陈望道、邵飘萍等人。

 

  公园北侧、靠近婺江边的广场一角,视野极佳,能够饱览金华江北风光。邵飘萍铜像就立在此处。他一袭长衫,手捧书卷,戴着那副标志性的圆框眼镜,大义凛然。铜像下方是一份铜铸《京报》复制版,可以清晰地看到报上的每一个字。

 

  一个世纪前的1918年,邵飘萍创办了这份在全国影响巨大的报纸,自任社长。他“铁肩辣手,快笔如刀”,极力揭露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的凶残暴行,积极参与、竭力保护五四爱国运动,著书写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为那个黑暗时代的中国注入了一道强光。

 

  儿时故事


  至今在家乡传颂

 

  金华上浮桥码头边的浮桥街89号,一幢坐西朝东、中西合璧的砖瓦平房静静地伫立着。这里就是邵飘萍旧居陈列馆,也是他在金华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

 

  一个多月前,这里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开馆仪式。邵飘萍之孙邵萍代表亲属,捐献了邵飘萍曾用过的毛笔及其夫人祝文秀穿过的旗袍、上衣等物品。157平方米的陈列馆,展示着邵飘萍的生平事迹、报刊文章影印件和他在西湖边拍摄的照片等珍贵资料。

 

  “今年是邵飘萍诞辰130周年,又是建党95周年,每天都有人慕名前来瞻仰这位革命烈士的光辉一生。”陈列馆管理员盛基俊出生在上浮桥码头边,是听着邵飘萍故事长大的金华人。

 

  邵飘萍祖籍东阳,1886年10月11日出生在金华谯楼巷(一说出生在东阳南市街道紫溪村)。他自幼受严父邵桂林的教诲,又目睹人民的困苦,所以从小就极富有同情心。一天大雪纷飞,邵飘萍见一个同学穿着一条破旧单裤瑟瑟发抖,就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一条裤子给那个同学穿上。

 

  “100多年过去了,这个助人御寒的故事至今仍在金华传颂着。”盛基俊说。

 

  盛基俊每天一遍遍向参观者介绍邵飘萍的生平事迹,并且每次都心生敬意:邵飘萍是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他被毛泽东深情地称为“对我帮助很大”“一个具有热烈的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

 

  青年时期


  救亡图存支持五四

 

  邵飘萍一生以笔为武器,以报纸为阵地,以“挥毫似剑伐魑魅,喋血如丹荐轩辕”的姿态和精神,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宣传进步思想。面对各种威胁、利诱和收买,毫不所动,断然拒绝。

 

  邵飘萍的曾侄孙、《邵飘萍传》作者邵诚民说:“他一生多次被追捕、下狱,两次流亡日本,却始终坚守信仰。”在邵诚民眼中,邵飘萍是一个敢于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新闻战士。

 

  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邵飘萍为《汉民日报》《时事新报》《申报》《时报》等撰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直斥袁世凯为“袁贼”“国民公敌”“一世之枭雄”,直斥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比强盗更可怕”。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邵飘萍是积极参与者。1919年5月3日晚,五四运动前夜,在北大“五三晚会”上,祖国危亡关头,作为新闻学研究会的导师、《国民》杂志顾问的邵飘萍挺身而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大声疾呼“北大是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的两个月,邵飘萍利用《京报》等报纸连续发表了40余篇署名文章,声援五四运动,抨击反动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丑恶行径。”邵诚民说,《京报》是革命舆论最主要的阵地之一。到了8月,《京报》被军阀政府查封,邵飘萍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日本。

 

  坚定信念


  著书传播马列主义

 

  坚持真理,为国家和民族命运鼓与呼,邵飘萍也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志士之一。

 

  1920年下半年,随着段祺瑞政府倒台,邵飘萍回到北京,重新出版《京报》。他也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从1911年到1926年是邵飘萍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尤其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邵飘萍迅速从一个自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直至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邵诚民说。

 

  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吴晓华介绍,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一年,邵飘萍撰写了《新俄国之研究》与《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两本专著,这是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在书中,邵飘萍介绍了新生苏维埃社会主义,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在当时影响较大。

 

  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值得一提的是,在1918年10月邵飘萍倡导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时,毛泽东就是邵飘萍的学生。邵飘萍见毛泽东为国家民族命运四处奔波,曾慷慨解囊加以资助。

 

  1926年4月26日,年仅40岁的邵飘萍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

 

  1949年4月,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繁忙日子里,毛泽东亲自批复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

 

  “邵飘萍的一生虽短暂,却在中国历史转折和民族进步历程中,留下了光辉足印。”位于东阳紫溪村的飘萍小学校长吴黑雷说,该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纪念邵飘萍活动,以邵飘萍为榜样,将革命先辈爱国爱民、追求真理的精神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