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通宝:登峰造极的宋代“御书钱”

  货币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为自由和财富代言,催生了无尽的欲望和不断的战争。洛阳出土的大量货币,就是朝代更迭和文明演进的见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宋太宗首创“御书钱”

 

  前段时间,我到位于汝阳县城的中国河洛钱币博物馆参观,一个个展柜看过去,当看到宋代钱币展柜时,我顿时傻眼了。为啥?钱币太多了!

 

  上百枚宋代钱币,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没办法,宋代皇帝喜欢换年号,换个年号就要铸新钱。这是他们的自由,谁也干涉不了。

 

  铸年号钱这件事,并不是宋太祖赵匡胤起头的。他只铸了宋代开国第一钱——宋元通宝,那是国号钱而非年号钱。

 

  宋代皇帝热衷铸年号钱,是从宋太宗赵光义开始的。不仅如此,他还书写钱文,开了“御书钱”的先河。

 

  公元960年,出生于洛阳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宋元通宝的流通,终结了当时的货币乱象,使宋初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十几年后,宋太祖赵匡胤在北伐途中突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了位,就是宋太宗。

 

  人们常说,宋代是文人的天堂,确实,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宋代就定下了重文轻武的调子。宋太宗赵光义喜好诗赋,酷爱书法,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因此,他书写钱文,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宋太宗的钱文书法代表作,是淳化元宝。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改铸淳化元宝钱,帝亲书其文,作真(相当于楷书)、行、草三体。自后每改元必更铸,以年号元宝为文”。

 

  “以年号元宝为文”的年号钱,就这样正式登上货币舞台,并被历代沿用。宋太宗书写钱文的淳化元宝,也成了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御书钱”。

 

  据说淳化元宝铸成后,宋太宗将一些钱币赏赐给近臣,大家一看,对皇帝的书法水平赞不绝口。北宋初期,文学家王禹偁(chēng)被贬官后,在他的诗中写到了“御书钱”:“谪官无俸突无烟,唯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

 

  2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

 

  既然“御书钱”这么受推崇,后来的皇帝们也不谦虚了,都想效仿宋太宗。当然,这对他们的书法水平要求相当高,那些实在没有金刚钻的,也不敢揽这瓷器活儿。

 

  我们知道,宋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存在近320年。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皇帝,他写的“瘦金体”大观通宝,是“御书钱”中被公认的巅峰之作。

 

  看过《水浒传》的人,对宋徽宗都不陌生。他于公元1100年登基,是一位典型的艺术家皇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唯独不擅长治国理政。公元1127年,他和儿子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史称靖康之难,这宣告了北宋的灭亡。

 

  大观是宋徽宗使用的第三个年号,始于公元1107年。相传,当时有人夜观天象,看到流星划过夜空,宋徽宗认为这是吉兆,因此改元大观,并铸行新钱——大观通宝。

 

  徐柏年先生是洛阳市钱币学会会员,家中收藏了多枚大观通宝。这些大观通宝虽然面值不同、大小不一,但那铁画银钩、劲瘦别致的钱文,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是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

 

  除了大观通宝,宋徽宗的“御书钱”还有崇宁通宝等。这些钱币制作工艺高超,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靖康之难后,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就是宋高宗。他是南宋第一任皇帝,后设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北方的金国形成对峙。

 

  尽管偏安一隅,南宋的文化、艺术仍高度发达,钱币制作也相当精良,宋孝宗淳熙年间出现了在钱上加铸年份的纪年钱,如钱的背面铸有“柒”字的淳熙元宝,就说明此钱铸于淳熙七年。受宋代的影响,北方的金国也进行了货币改革,使铸钱水平达到一个高峰。

 

  南宋后期,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征服了金国,又大举南侵。公元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bǐng)被丞相陆秀夫背着跳海,南宋彻底灭亡。

 

  3  铁钱流通与纸币出现

 

  宋代重文轻武,给人留下了积贫积弱的印象。事实上,宋代的商业、科技、文化、艺术都相当发达,在货币制度上也有许多创新,比如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

 

  宋代开国后,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并在全国设了27个钱监,大力铸造铜钱。不过,四川是个例外,这个地方铜少铁多,一直流通的是铁钱,如果流通铜钱,反而容易引起混乱。

 

  权衡利弊后,朝廷下了一道命令,禁止铜钱入川,后来又在四川专门设立铁钱监,为当地铸造铁钱。

 

  铁钱实在太笨重了,如果人们想做小生意,每天得携带上百公斤的铁钱出门,实在太不方便,更别提大宗交易了。

 

  于是,宋真宗年间,当地16个富商联手成立了交子铺,开始印造、发行纸质交子,供大家兑换使用,称为“私交子”。这是一种早期的信用货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的出现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朝廷开始发行“官交子”,作为官方的法定货币进行流通。

 

  尽管朝廷可着劲儿铸钱,又发行了纸质交子,但民间的钱荒似乎一直没有得到缓解。为啥?除了宋代经济发达,对货币的需求量太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市面上流通的钱币被外国人收走了。

 

  宋代,海外贸易已很发达。一些外国人见宋代钱币制作精良,纷纷大量收购,甚至“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还有一些外国人则“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铜钱就这样大量外流了。

 

  洛阳是北宋陪都,出土的宋代铜钱较多,连大观通宝这样的“御书钱”,收藏家手中也不缺。因此,当时的钱荒,我们是很难感受到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