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铜钱大多有忠县“印记”

在明代,锌锭和盐铁一样,被作为严控产品牢牢地控制在官府手中。为了保证冶炼顺利,每一个炼锌炉,都配有专门的炼锌技术工人,他们不仅要负责照看炉火,还要按照掌握的知识,给每个冶炼罐内按照比例放进矿石和媒介物。

  三峡炼锌遗址群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炼锌遗址群,已确认遗址20余处。2013年6月至8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忠县洋渡镇临江二队炼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炼锌炉、灰坑、柱洞等共125个遗迹,出土了冶炼罐、冷凝窝、瓷碗、盘、杯等共700余件遗物。

  这次发掘,对于研究炼锌遗址的分布、时代、选址、冶炼场布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清理出的2座保存较完好的炼锌炉,是三峡地区乃至全国目前所发现保存最完好、结构最清晰的明代炼锌炉,对于复原明代炼锌炉的形制、演变,了解其冶炼的工艺流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探寻三峡地区乃至我国的炼锌技术的产生、发展,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在明代,锌锭和盐铁一样,被作为严控产品牢牢地控制在官府手中。为了保证冶炼顺利,每一个炼锌炉,都配有专门的炼锌技术工人,他们不仅要负责照看炉火,还要按照掌握的知识,给每个冶炼罐内按照比例放进矿石和媒介物。为了保证冶炼出的锌锭安全,当时的官府还配备有专门的官兵,日夜守护冶锌的作坊。“这些锌锭只要一出产,就会被搬上江边的小船,被专人押运至官府指定地点存放。”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领队李大地说,锌能与多种有色金属制成合金,其中最主要的是与铜、锡、铅等组成黄铜。而在明代,黄铜是制钱的主要原材料。这些锌锭极有可能是被运往当时的制钱作坊,用于生产铜钱。

  “当时,忠县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冶锌地,大量冶炼好的锌块,从这里沿着水路被运到全国各地。”李大地说,中国古人冶炼出的锌,不仅用于国内,还曾远销欧洲。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