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力守护可触摸的“乡愁”
2016-06-21 11:49:27 来源:工人日报 已浏览次
走进浙江台州黄岩乌岩头村,一条蜿蜒的溪流贯穿全村,岸涯上高大的树木掩映着一片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清代古建筑群。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面临没落,全村只剩下八九位老人。从曾经的“空心村”到如今的画家写生地,乌岩头村规划发展的历程是浙江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个生动写照。
当片片青瓦、座座祠堂、悠悠古巷、道道台门成为抹不去的乡愁,当“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昔日美好记忆渐行渐远,当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泥墙黛瓦的古建筑人去楼空并因年久失修渐成危房……为了守护可触摸的“乡愁”,浙江省全面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2003年,浙江省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时,就展开了对特色文化村落的保护开发工作。2012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规定:每年启动260个村的保护利用,对省级重点村给予每村500万元到700万元补助和15亩建设用地指标支持。
截至今年5月底,浙江已先后启动了104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其中172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868个为一般村,修复古建筑3000余幢、古道212公里,拆除与风貌冲突的违法建(构)筑物32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古村落保护利用过程中旅游过热、商业味过浓的误区,在具体实践中,浙江将历史文化村落分为“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3种类型,因地制宜予以保护利用,从而确保古村落“看见物、看见人、看见生活”。
地处永宁江景观带上游的北洋镇潮济村,在历史上一度是黄岩县西部的水路重镇和重要商埠。2013年,该村被列入浙江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名单。如今,这里已成为“活着”的人居环境。
启动保护后,潮济村本着修旧如旧、建新如古的理念,改造和修缮了老街立面等历史遗存资源,同时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成效初显。走上潮济古街,60岁的蔡莫杰重拾手艺,卖起了棕棚床;屠文君开了家叫“老屠油漆”的店,还有乌饭麻糍、弹棉花、刻字等特色店铺沿街而设,同时又配套了书法、美术、摄影等多个创作室,古村落文化与现代商贸在这里互动发展。
“利用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传统特色,发展休闲旅游,从而带动旅游纪念品、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农家乐餐饮、民宿等一系列衍生产业发展,在保护利用中不断培育村落产业经济活力,这是浙江推进古村落再生的重要经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贵庆如是评价。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