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继承应与当代设计思维相结合

  近年来,无论是在时尚教育还是时尚产业领域,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一直都是热门话题。那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方法来继承传统?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副主任姜图图认为,传统继承是一个扬弃的发展,继承传统不等于复古或复辟,如果不是适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只能保留在博物馆里。

  据了解,中国美术学院的染织专业,源自1928年建立的国立艺术学院的图案系。图案系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在为江浙一带的纺织企业乃至全国纺织企业输送人才。上世纪50年代,在著名的现代设计家、艺术家、教育家如庞薰琴、雷圭元、沈福文、陈之佛、邓白等先生们的辛勤耕耘下,染织专业成立,隶属工艺系,后又归于染织与服装系之下。由此可见,中国美术学院的染织专业几乎未产生过断代,它就是由传统而来的。

  姜图图表示,染织专业里的传统课程一直处于发展之中,每个时代都有新的东西被融入传统之中。“如我们的影绘课程,就是一门结合传统造型技法和工艺实现的纹样基础课程。这个课程是基于纺织品套色印花工艺的造型特点而设置的纹样基础课,训练学生在造型基础阶段形成专业思维,并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记忆力训练。课程要求学生从缺刻关系和花卉剪影来掌握花卉造型,但我们用的是毛笔,花卉写生要求一笔成型,学生需要有国画功底。”姜图图谈到传统技法与现代工艺结合的教学理念时,举例说道。

  姜图图介绍,目前染织设计教学的理念可以总结为:对判断力(审美判断和市场判断)、实践力、设计系统思维三方面能力的培养。据了解,中国美术学院目前是两段式教学,大一新生不分专业进入基础部,是一个大设计基础的训练,基础造型能力、三大构成等都是在基础部完成。大二进入系部后,进行三个阶段专业训练,第一阶段是专业基础阶段,课程模块有专业造型、专业理论、专业工艺和技法等,这个阶段除了技法训练之外非常注重设计思维的塑造。第二阶段是专业设计阶段,设计课程以主题化设计为引导,注重设计实践一体化、设计系统性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是毕业设计和毕业实践阶段,注重设计创新、艺术创意以及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毕业展的形式作为大学四年的教学检验。“我们最终要做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而非单纯技法。希望学生走出校门,都不是随波逐流的,而是拥有独特个性的。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将自己个性化的东西做到极致,那样自然会有人来喜欢。”姜图图认为,个性并非凭空而来,任何个性的表达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基础。

  而对于传统的继承,也同样被融入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中。姜图图认为,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非常优秀。从染织专业角度看,传统染织的研究和继承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染织的装饰,二是传统染织的材料和工艺,三是传统染织的文化。

  姜图图以中国传统色彩为例,详细解读了对于传统继承的态度。“目前,我们普通人对于中国色彩的了解,被框限在大红大绿的民俗式色彩中,这在电视传媒、商业宣传上比较普遍。但实际上中国的色彩从书画到生活器物到地域民族,是一个非常宽广而多样化的多维度值域。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生活经验都会形成不同的色彩审美和应用谱系。从红楼梦的文字描述到博物馆的织物藏品,我们都能体验到中国色彩独特的美,有精致,有粗犷,有婉约,也有疏朗、狂野,从中国传统染织色彩这个角度,就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发展的。”姜图图表示,不只是色彩,在染织领域,还有许多传统的图案、装饰等应该被研究继承。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民间艺术馆,记者看到,该馆收集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家具、皮影戏、窗格、器物等,让人充分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相信这个艺术馆的存在,对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