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闻沉香是一种高端雅趣

沉香是神秘的,这份神秘吸引了古往今来的帝王贵胄、文人雅士的对其追捧。沉香神秘而奇异的香味集结着千百年天地之灵气,有的馥郁,有的幽婉,有的温醇,有的清扬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沉香是神秘的,这份神秘吸引了古往今来的帝王贵胄、文人雅士的对其追捧。沉香神秘而奇异的香味集结着千百年天地之灵气,有的馥郁,有的幽婉,有的温醇,有的清扬等。而且高贵优雅而让人回味悠长的沉香,总让人联想起中式的古雅情调。如今,品闻沉香也成了高端人群现代生活中的一种雅趣。

 

  沉香之味与沉香之道

 

  随着香道文化的复兴,沉香近年来一直备受追捧。但是香至尊沉香创始人孙玉辉认为,如果想真正体验到沉香带给我们的雅趣,还得了解沉香之味和香之道。

 

  从沉香的味道上来讲,如印尼沉香通常都较为浓厚深沉,可往往会因为其味道过于厚重复杂而被认为不够纯正;越南的沉香,相对较为轻柔,其中惠安的会带着一股土壤的气息,而经过时间沉淀的老惠安沉香更有种陈皮的香味。著名产地芽庄的沉香,则带着一丝冰凉的气息,这一丝沁人心脾的冰凉,能有让人刹那间平静下来的力量。

 

  除了沉香的味道,沉香对香道中的展现形式也有很多种方法,通常都以香的形状而定,就像最简单的线香、盘香等,就是点燃后安静地感受其香薰之气;香粉则可以用香篆印出样子,然后以一小截点燃的线香引燃香粉;如果是一块沉香或者香丸的话,那就需要将炭埋在香灰中,放上云母片作为燃香的平台,再在其上放上香料加热,这种属于最传统的品香方式,讲究的是埋炭的手法与深浅,以及香料的优劣,香料燃烧的好坏都体现在功夫与经验。

 

  时至今日,香道传到日本之后还被当地人别树一帜地与茶道、花道和书道一起称为4种雅道。

 

  品闻沉香要熟知产地与好香

 

  沉香的神秘往往又在于沉香之味,沉香的味道变化万千,各个产地的气候与环境所致,味道也均不一样,所以熟知产地和辨别什么是好香,也是品闻沉香的重点。

 

  沉香形成在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主要分布在越南、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区,国产沉香主要产自海南岛。如印尼与马来西亚的沉香,味道偏甜,有土壤的气息,细闻下有油脂感,香气馥郁,令人有温暖的感觉;越南沉香主要分芽庄与惠安两个主产地,味道清凉,有淡雅的花香。芽庄的沉香通常较为轻柔,带蜂蜜甜香;惠安的则偏于古朴,带陈皮的岁月香;最好的沉香就是中国海南的野生沉香,它的气息尖锐,点燃后香气细密又有股穿透力,偶带柔和的水果香与花香。

 

  而沉香的好坏通常都在于其受“黄绿墨耳真菌”感染的部分以及深度而定,因为沉香之所以能够结香,都是由树木感染此类真菌而致。有些树木感染的程度不严重或者不够深,油脂就分布不均匀,令到燃烧时烟火和枯木的味道比重更多,点香亦变成烧木头。

 

  虽然沉香树因自然、被砍伐受伤、虫蛀以及腐朽后脱落受到真菌的感染才能结出树脂,可也必须经过不同地理环境因素成熟,最后品质也是不一样。有些被埋在土中为土沉;沉在水中为水沉;被白蚁蛀蚀为蚁沉;直接从结痂的树中切出的为活沉;有些结香香龄10年以下被称为白木。

 

  白木与活沉香味较浅淡,可体积相对较大,用来做大件的雕刻就最为适合;作为品香来说,蚁沉香味更为复杂;土沉更神奇地有种蜜糖的甜香,因此,土沉中的红土沉香也是除了奇楠之外,如今最珍贵的沉香之一。

 

  品闻沉香也需要环境

 

  像喝茶一样,品闻沉香其实也需要一个特意营造的环境,虽然这并不是什么仪式,但是环境的营造却可以使人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沉香淡雅的境界中。

 

  一方面,适合品闻沉香空间一般都会有一些绿色植物、布艺、装饰画、烛台等进行装饰,空间的主体装饰可以以中国画、宫灯、青花瓷、紫砂等中国传统饰物为主,偶尔可以穿插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强调柔美精致的感觉。

 

  另一方面,品闻沉香的同时也可以临摹书法或者泡一壶清茶细品,甚至听几首意境深远的乐曲。在沉香的熏沐下,心情会变得宁静,精神也会随之集中起来,身体的五感亦会变得灵敏,袅袅青烟之下体更是会有一种万籁俱寂的感觉。

 

  最后,孙玉辉认为,其实品闻沉香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奢侈,一克沉香粉不过十几元到百元左右,每次品香3——5克就已经足够。但是挑选沉香要有一双慧眼,懂行的往往能挑到性价比很高的沉香,花大钱还得不到正品的人自然会觉得品香奢侈,事实上,沉香就如别的生活必需品,无论是收藏沉香、佩戴沉香亦或是品闻沉香,就是一种高贵典雅的生活的方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