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宝重器筑“文物动物园”
2016-06-17 09:24:22 作者:黄丹彤 来源:广州日报 已浏览次
广东省博物馆热展动物形文物 展览持续至10月8日
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杀……记者昨天看到的这组数据,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正在热展的“文物动物园”专题展。这个以宣传保护动物为主体的“文物动物园”,是中国文博界首个“文物动物园”专题,开展半个月迎客2.7万人次。主办方希望通过200多件动物形文物,引起人类对保护动物话题的再思考。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动物园”正在热展中。为了本次展览,文博人员特别将文物按照“陆地”“水中”“空中”“家园”和“变形”五部分分类,整个布展准备整整用了两年时间。动物形文物中,还包括来自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所的鸮卣、兽形觥、鹰虎互搏戈等国宝重器。这些动物形文物见证了一个特殊历程,让人体验到中国古代的先人是如何利用自然之物激发想象力,从自身的视角出发,阐释这些多姿多彩而又独具魅力的动物形象。
鸮卣,形似愤怒的小鸟
在展品中,有“愤怒的小鸟”之称的鸮卣,在本次展场中成引人注目的明星。鸮是一种像猫头鹰的鸟,卣则是古代盛酒器的一种。本次展出的鸮卣出生于商代,形如两鸮相背而立。首为盖,身为器皿,翅膀为提手,圜眼勾喙,盖中央置四阿顶方柱钮,铸有四足,全身饰以夔纹,融线雕、平雕、凸雕工艺于一身,神情威风,是商代不可多得的青铜珍品。
春秋·虎鹰互搏銎内戈则是另一种风格。銎是指古代兵器或工具上安装柄把的孔。展场一件銎上部雕有一猛虎与雄鹰互相搏杀的形象。老虎昂首卷尾,前爪抓住鹰尾,后爪擒住鹰头,看似占据上风;可老鹰并未坐以待毙,伸颈翘尾,构成一幅紧张激烈的虎鹰搏击图。此件虎鹰互搏銎内戈出土于晋国赵卿墓中,以老虎和老鹰两种凶猛善战的动物作为设计原型,似乎是墓主人诉说着烽火硝烟时的霸业野心,可称得上是外形与内涵并重的艺术珍品。
金蟾,古人视为吉祥物
展览中,一件明朝的三蟾蜍熏炉尤其特别。专家介绍,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蟾蜍作为熏炉等用具的造型,与神话有关。传说吕洞宾的弟子刘海因降服了危害人间的金蟾妖精,金蟾为求将功补过,咬进金银财宝,协助刘海造福世人。因此,古人认为三足蟾蜍是吉祥之物,可招财致富,有“招财蟾”的美称。时至今日,人们仍视三足蟾蜍为招财进宝的吉祥物,有吸财、镇宅、辟邪之说。
在古人留下的古建筑中,常常在殿屋顶檐角背上放置有龙、凤、狮子、天马等多种兽形装饰。专家介绍,古代屋顶常见的不同的装饰纹样便是居住者身份的象征。记者见到一件三彩云马瓦,体态壮实矫健,马颈部鬃毛和尾巴均以褐釉上色,四肢健壮有力,前蹄脚踏彩云,后蹄奔跑离地,如腾云驾雾一般飞檐走壁。专家介绍,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屋顶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