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刍议
2016-06-16 11:03:29 来源:紫砂之家 已浏览次
宜兴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发掘证实,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
一、概述
宜兴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发掘证实,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
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为“阳羡”,晋时又改为“义兴”。隋唐一直沿革“义兴”这个名称,宋时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在太平兴国年间改“义兴”为“宜兴”。
宜兴紫砂器起源于何时,这在学术界和紫砂器爱好者之中都进行过仔细的研究和考证。现归纳为两种说法:
1 宜兴紫砂始于宋朝。其根据1976年宜兴鼎属镇地区的羊角山发掘出一条宋代龙窑窑址,出土了许多紫砂陶残器。另外又有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喜共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句,梅尧臣也有诗加以赞扬:“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从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记载互相印证,具有断代的参考价值。
2 宜兴紫砂起于明。此说的根据参考了明周高起《阳羡茗壶录》创始篇记载。金沙寺有一僧人习惯用陶缸,所以选用细土加以洗练捏坯为壶,并放在陶穴烧之,遂得以传世。《正始篇》记载供春为吴氏家僮,而此时吴氏正读书于金沙寺,供春聪明过人,向寺人、僧人学习制作紫砂的技术,并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 竹刀使用。供春充分利用泥陶的本色,烧造的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石”的说法。是这位民间紫砂艺人最早地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鉴于他的名望,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自此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一个象征,供春也是中国工艺史上最杰出的代表。
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器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壶家三大”、“四名家”。“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最初仿供春,喜欢做大壶,后来他在游娄东时期与名士陈
继儒交往甚密,他们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据文人士大夫阶层雅致的品味把砂壶缩小,把茗壶精确化形成自己的风格。另外他对调制砂泥也有独到之处,能够吸收在紫砂泥中带有颗粒的效果。他制作的大壶古朴雄浑,传世作品有菱花八角壶、提梁大壶、朱砂六方壶、僧帽壶等等。他制作的小壶也令人叫绝,因此当时就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美誉诗句。李仲芳制壶风格趋于文巧,而徐友泉善制汉方、提梁卣等。他晚年自叹说:“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也”。至此可见时大彬在当时紫砂界的影响不可动摇,他为紫砂发展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大”之后的“四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另外还有一位著名紫砂艺人李养心,是万历时人,他擅长制作小壶,朴素带艳,世称“名玩”。李养心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的匣钵装烧法。此时还有明代的欧阳正春、邵氏兄弟、蒋时英等人,他们借用历代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纹饰制作了不少超越古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也被后世广为流传。另外被誉为“桃圣”的项圣思也非常著名,他制作的大小桃杯,制作的精细入微。其作品也属于近年来收藏家们寻觅的珍品到了清代,紫砂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砂艺高手辈出,紫砂器也不断推陈出新。清初康熙开始,紫砂壶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开始由宜兴制作紫砂壶胎,进呈后由宫廷造办处艺匠们画上珐琅彩烧制或制成的珍贵的雕漆名壶。雍正也曾下旨意让景德镇按照宜兴壶的式样烧制瓷器。乾隆七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订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壶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
这一时期紫砂大家有陈鸣远、邵玉享等名家,陈鸣远是继时大彬以后最为著名的陶艺大家,据《阳羡名陶录》记载“鸣远一技之能世问特出”。著名现代宜兴紫砂陶艺家顾景舟先生评价说:“我从事砂艺六十年,明末清初最杰出的砂艺家首推陈鸣远。”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他的作品铭刻书法讲究古雅、流利。其传世作品也仅有难得的几件。另外此时期的名家还有虔荣、王南林、邵元祥、邵旭茂、陈观候等。由于他们的传世作品极少,后人对他们也就不十分的了解。乾隆晚期到嘉、道年间,宜兴紫砂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最著名的是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艺名昭显,此人精书法、绘画、篆刻,与彭年制壶创造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他所制壶形多为几何体,质朴简练、大方,开创了紫砂壶样一代新风。曼生壶铭极具文字意趣,至此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风格至陈曼生时期才完美地与紫砂融为一体,使宜兴紫砂文化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咸丰、光绪末期,紫砂艺术没有什么发展,此时的名匠有黄玉麟、邵大享。黄玉麟的作品有明代纯朴清雅之风格。擅制掇球。而邵大享则以浑朴取胜,他创造了鱼化龙壶,而此壶的特点是龙头在倾壶倒茶时自动伸缩,堪称鬼斧神工。在稍后的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的逐渐发展,宜兴紫砂自营的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诞生了一些制壶名家,其中又以冯桂珍、汪宝根、蒋燕亭、俞国良、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王寅春、程寿珍、朱可心等人最为著名。
紫砂器在世界上称得上造型最丰富的工艺品种,明清两代先后涌现出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著名陶艺明匠,创制了如此多的人类艺术瑰宝,他们为中国陶瓷史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